再版序(1/2)
2020年到2021年,中国的新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虽然新冠疫情使2020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甚至在2021年年初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但是它无法停止中国新高考改革的步伐。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年新高考的考试和志愿填报。
许多北京和天津的孩子发现,自己平时考试可能考的分数不是很高,而到了新高考,发挥得真不错。根据北京市一分一段表统计,北京市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的有80人;而我们印象中的高考大省河南省,其理科分数还算高,但是文科一分一段表显示,最高分仅为671分。
所以,大家以后千万不要说什么北京、天津高考分数线低这样的话,说这种话的人一看就还活在老高考的时代。
相比北京市高分频出,山东的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抱着两本刊印着招生计划和往年招生数据的书欲哭无泪,因为这两本书编写得实在是不适合考生查阅。比如往年刊印着招生数据的书,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山东省报志愿采取“专业+学校”的模式,极大地方便了以专业为导向的同学填报志愿,但是在排列这些数据的时候,书的编写者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选择用本科专业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来排序。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排在这本书第一个的专业是阿拉伯语,因为“阿”的首字母是a;排在第二的专业是跟阿拉伯语完全没关系,选科要求完全不一样的安全工程,因为“安”的首字母也是a,家长和考生看到这本书欲哭无泪。
而2021年即将进行新高考的八个省市,包括辽宁、河北、重庆、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在2020年年底分别出台了自己省市的高考志愿报考政策,其中,辽宁、河北、重庆三个省市将采取“专业+院校”模式,江苏、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将采取“院校+专业组”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八个省市均明确规定,各校各专业在本省市招生的时候,“必选科目为物理”和“必选科目为历史”需分列招生计划。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两年前,这八个省市2021届的高三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以后,要进行第一届新高考的选科,八省市规定:学生首选科目必须在物理科目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任选两科。也就是学生要么选了物理,要么选了历史。拟在八省市招生的各个学校必须给考生说明白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这就使得首选科目的选科要求有三种情况,即首选科目必选物理、首选科目必选历史和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比如计算机专业,全国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要求首选科目必选物理的;再如历史专业,全国各个学校的历史学专业也都是要求首选科目必选历史的;但是有的专业则不一定了,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有的学校首选科目要求就是物理或历史均可,那么像这种专业,在招生的时候必须分列计划。
举个例子,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省招生的选科要求中规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假如招生两个人,那么应该把这两个招生名额分别给一个选物理的学生和一个选历史的学生,类似于之前的文理分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就相当于从原来的纯粹的理科才能报考的专业,变成了文理兼招的专业。那么北京林业大学可不可以把这两个招生名额都给选物理的学生,不给选历史的学生呢?教育厅的文件中并未做解释,因为文件中用的词是“应该”而不是“必须”。
同样,北京林业大学在江苏省招生的选科要求中规定,日语专业的首选科目也为物理或历史均可,那么按照规定,如果它想在两个首选科目中都招生,那么就必须分列计划,规定好,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学生招收几个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学生招收几个人。同样,理论上,它有可能不给首选科目为物理的学生做招生计划。日语这个专业,有些学校是文理兼招的,而有些学校是只招收文科生的。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提选科要求的时候,高校表示这个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者历史均可,但是实际招生的时候,只给其中一个首选科目做计划。
最令家长头疼的是专业组的划定。
还是说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也就是说即使你首选科目选择历史,再选科目选的是地理和政治,这在以前是纯粹的文科生啊,也可以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然而,北京林业大学的日语专业,选科要求同样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