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 色难:你能做到始终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吗

色难:你能做到始终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吗(2/2)

目录

但当人们脑海中想象这是一个老人家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难。这就是我们对于老人和孩子不同的感受。

要想克服这种感受,是相当不容易的,人们就是喜欢有希望、有生机的事物,不喜欢正在衰退的、给人带来失望的事物。然而,这正是人需要修炼的部分。

希望我们都能够记住“色难”这个词,意识到对待老人,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一件事,从而在心底里提醒自己。

“有事,弟子服其劳”的意思是,有什么事有弟子去做,比如孔子的学生们照顾孔子,说“老师你别动,我来”。

“有酒食,先生馔”,有好吃的,有好喝的,先给老师享用。

然而,这就叫作孝吗?这与前文提到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是一个意思。孔子认为,缺少敬意,都不能称为孝。

当子夏问孔子孝是什么的时候,孔子有感而发,告诉他“不要给我脸色看,这很重要”。连孔子都受不了难看的脸色,我们的长辈怎么可能受得了呢?但是我们看看当下,有多少老人在家里是忍气吞声的?

很多人老了以后,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生活在子女的屋檐之下,帮子女带孩子,忙里忙外,却还是唯唯诺诺,甚至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有的家庭里,老年人被当作免费的保姆,子女还对他们不耐烦。

因此,年轻人冲老年人发脾气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有个词叫“色难”,不妨反思自己,真的要这样对待老人吗?

也有很多年轻人会批评老人,说他们为什么不去旅游,为什么不吃好吃的,为什么总想着省钱……这种批评,看似是为了老人好,实则只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是年轻人太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而指责与抱怨,却给老人带来了真实的伤害。

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为老人好还是为自己好。如果真正为老人好,就一定能够做到敬,而敬才是孝的前提。

当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能认识到“色难”,提醒自己要和颜悦色地对待老人,才是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