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2)
镇委张生光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
进了镇后,林远方突然现许多小学生站成两排,手里拿着鲜花,欢呼着恭迎他的到来。
已是寒冬腊月,孩子们却只穿着单薄的蓝校服,里面路出白色衬衣,小脸一个个冻得通红,甚至不少孩子已经开始流清鼻涕了。
“天寒地冻的,让孩子们过来干嘛快让他们回去吧”林远方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都是可恶的潜规则造地孽。孩子何辜,竟要遭这份罪他很有当场骂娘的冲动。
张生光和方慧明听出了林远方的不高兴,互相碰了一个眼神,心说这真是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两个人不敢怠慢,连忙让人把学生解散,让他们回去上课。林远方脸上的神情这才柔和了一点。
听汇报也只是走过场,报告做得再好,领导不信任,没有任何用处。林远方低着头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装出认真听汇报记要点的模样。
其实。林远方是在考虑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的问题。在他看来,乡镇这一级实体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古代就有皇权不出县的说法,县以下一直由缙绅与命官共治。
即使堕落的满清也只是四级政府。民国更不用说,施行的是三级半的管理体制,地区行署是虚设的一级,县政府主要对省政府负责。
现代的华夏国却是五级政府地行政体制,从中央、省、市、县,一直到乡,干部数量之多。简直创造了历代的奇迹。
一个人可以干完地事情,需要分给五个人。甚至是十个人来做,效率低下不说,还创造了大量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
就拿当阳镇来说,一个六万人的乡镇,科级干部就有三十多人,开会的时候,小小的会议室根本坐不下。
张生光地汇报林远方一句话都没听进去,但他依然充分肯定了当阳镇党委一班人的工作成绩,场面话说了不少,博得了阵阵掌声。
吃午饭时。刚坐上桌子。饭店老板过来打招呼,林远方笑着说:“老板的生意很好吧”
老板见林远方和蔼可亲,不像是其他领导那种做派,就大着胆子说出了真话,他说:“我这里是小本经营,生意全靠张和方镇长照顾。也不怕您笑话,都快一年没给俺结过一次帐了,白条都有一尺多高呢。”
张生光的一张白脸紫中黑,大吼道:“你少给老子胡扯,约好了年底结帐的嘛,堂堂镇政府还会少了你那几个小钱”
镇长方慧明也跟着打圆场说:“县长,您别听他胡说,他今天早上喝多了酒,刚和婆娘吵架来着。”酒店老板让人给轰了出去,一个五尺多高的汉子,蹲在门外直哭。
如果林远方没有记错的话,张生光和方慧明都是才换的新车,两辆车加一块至少得五十来万,有钱买车,无钱结帐,这做的是哪门子的领导呢
“老张,老方,这是不是你们特意安排的一出,来向我哭穷啊”林远方似笑非笑地望着张生光和方慧明。虽然他很生气,但是还要讲究一个方式方法。一个领导如果动不动就用拍桌子发脾气来吓唬人,部下只会说你无能。
张生光和方慧明本来担心县长会发脾气,见林远方的态度十分平和,张生光和方慧明悬着的心就放下了,脸色也好多了,陪着笑容异口同声地说道:“县长,在您面前,我们哪敢耍什么心眼儿啊”
林远方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俩跟我耍什么把戏也没有用。告诉你,现在辛是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要哭穷,去他面前哭去。”
“县长,我们真的没有啊”张生光和方慧明一脸委屈。
“既然没有,”林远方放下筷子,说道:“那还不快点把这一点账给清了”
张生光和方慧明虽然不清不愿,但是这个时候,却不得不让党政办主任出去找酒店老板清帐。
林远方这才有说有笑,与张生光、方慧明两个都碰了酒杯,让两个人都挣回了一点面子。
用过午饭,稍事休息后,下午林远方快转完了几处乡镇企业和农业示范户,回到镇政府做了几点务虚的指示后,登车准备回县城。
车刚出乡政府大门,就见一个老汉穿着一件破败的棉袄,在瑟瑟寒风中跪在门口,手里高举着告状信,就象古时候拦住官轿喊冤的一幕。
张生光今天算是倒了大霉,接连遇到糗事,搞得下不来台。方慧明也气得不行,最后还是两位工作人员机灵,连哄带拖地把那位老汉弄进了镇政府办公室。
换了别地乡镇,林远方早就火了,可是对当阳镇的和镇长,他有些无奈。张生光是石志峰的嫡系,方慧明是肖三平的心腹,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石志峰和肖三平一个分管党群,一个分管农业,林远方不能不投鼠忌器。
总不能建议常委会把他们同时都撤了吧
搞政治的人,最忌讳两面树敌。林远方现在正和辛况名在掰手腕,就不能再去得罪石志峰和方慧明,不然的话,林远方在白墙县的工作就不好开展啊。现在林远方必须忍,现在即使不忍,以他在县委常委会可怜的根基,也处理不了这两个东西,反而会把矛盾表面化。林远方决心,一旦时机成熟,立马把这两个家伙坚决拿下,决不姑息养奸。
且不说林远方那边下乡,再说辛况名这边,愈发焦头烂额,因为财政局谢园行向他报告,省财政厅以清理积欠款的名义,把白墙县财政上以前积欠的四千多万一下子给扣掉了。
前面说过,在十年前,白墙县还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县,财政年年赤字,这累积下来,欠省财政的上缴款达六千多万,这几乎相当于白墙县当时三年多的财政收入,如果省财政厅把这个钱扣下来,白墙县几千名吃财政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恐怕就要喝西北风了。当时像白墙县这样的贫困县有好多家,省里针对这样的情况,专门出台了一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