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工外贸资格,正式批复!(1/2)
自从一番长谈,韩志城院士应允加入红星研究所的能源项目后,这位原本在国家级研究所里按部就班的老科学家,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
他几乎没怎么耽搁,迅速处理了原单位的一些交接事宜,便一头扎进了与林默的技术探讨中。
林默在京都的临时住处,以及高主任家的书房,都成了他们临时的“技术研讨室”。
韩老起初是抱着考较和引导后辈的心态,想看看林默对能源领域的认知究竟有多深。
然而,几次交谈下来,他内心的惊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大,最终化为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们讨论的话题从最基础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到尖端的材料晶体结构设计,从铅酸电池的极板固化工艺改良,到镍氢电池储氢合金的成分优化,乃至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关键材料的前瞻性探索。
“林默,你上次提到的,关于抑制镍镉电池负极镉枝晶的稀土添加剂思路,我让实验室的学生做了初步尝试。”
韩老在一次讨论中,眼中闪着光说道,“我们选取了微量的氧化铈作为添加剂,混入负极活性物质中。你猜怎么着?”
林默心里大致有数,但还是配合地问道:“韩老,实验结果如何?”
“显著!非常显著!”
韩老兴奋地用手比划着,脸上是压抑不住的笑容。
“在相同的循环寿命测试条件下,未添加氧化铈的对照组电池,在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已经衰减到初始的65%以下,并且解剖后观察到明显的镉枝晶生长。”
“而添加了微量氧化铈的实验组电池,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然能维持在85%以上!”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镉的结晶颗粒明显更细小,更均匀,枝晶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抑制!”
他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在书房里踱步,一直重复着:
“这不仅仅验证了你的想法,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这之前一种廉价的,易得的稀土氧化物,能对电池性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提升,是难以想象的!”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其中的机理,很可能是铈离子改变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双电层结构,或者影响了镉的电结晶成核过程……太有意思了!”
“这完全值得写一篇重量级的论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探索出其他新的方向,对于后面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还只是开始,随着讨论的深入,林默基于后世知识提出的一些设想,不断带给韩老爷子冲击。
当谈到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需求时,林默提到了“层状结构”的钴酸锂,并大致描述了其理论容量和充放电电压平台的特点,提到了可能存在钴资源稀缺和结构稳定性的潜在问题,以及探索磷酸铁锂作为替代方向的可能性。
韩老听得眼神发直,这些概念在八十年代初的国际学术界都属于极其前沿的探索,甚至很多还只是理论构想。
而林默却像是亲眼见过它们的优缺点一样,娓娓道来。
“林默,你……你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韩老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钴酸锂的层状结构……你是基于什么理论推断出来的?还有这个磷酸铁锂,橄榄石结构?这……这太具象了!”
林默只能含糊地解释:“可能是平时看的杂书比较多,喜欢做一些跨领域的思维发散,结合一些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推演。让韩老见笑了,很多可能只是不成熟的空想。”
“空想?这要是空想,那我们都成了盲人摸象了!”
韩老断然否定,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默,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他立刻吩咐自己带过来的,已经开始在临时红星研究所能源项目组工作的几名研究生:
“快,按照林所长提到的思路,去查一下有没有关于锂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层状结构的文献!”
“还有,尝试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下他提到的那个……那个磷酸铁锂!看看能不能做出样品,测一下电化学性能!”
学生们虽然对林默提出的这些新奇材料将信将疑,但看到自己导师如此重视,也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一天后,初步的结果再次让韩老和他的学生们震惊。
虽然合成的磷酸铁锂样品还很粗糙,但在简单的电化学测试中,竟然真的观察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充放电平台,电压值恰好在3.4V左右,与林默之前随口提到的数据惊人地吻合!
“这……这怎么可能!”一个参与实验的研究生看着记录仪画出的曲线,喃喃自语。
韩老拿着那份初步测试报告,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他看向林默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欣赏,变成了近乎于看同般辈科研人员的敬佩。
他愈发觉得,自己毅然决定加入林默的团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能够将空想迅速变为现实的神奇力量。
就在林默与韩老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兴奋中时,一个电话打到了高主任家,是李振华部长的秘书打来的,请林默去总部一趟。
林默知道韩老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动向,肯定瞒不过李部长的耳目,他整理了一下衣着,便带着叶城驱车前往。
来到办公室,只见李振华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端着一杯茶,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哟,我们的大功臣来了?”李振华放下茶杯,呵呵笑道,语气带着几分调侃。
“林默啊林默,你小子可以啊!不声不响,就把韩志城老院士这尊大佛给请到你们红星厂那座小庙里去了?”
“你这挖墙脚的功夫,可是越来越娴熟了嘛!国家能源研究所的老王,电话都打到我这儿来诉苦了,说我纵容你挖墙角!”
林默一听,立刻露出一副“委屈”的表情:“部长,您这可冤枉我了!我这怎么能叫挖墙脚呢?我这是为了国家的能源事业,优化资源配置,人尽其才啊!”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理由:“韩老在能源领域是泰斗,他的知识和经验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我们红星研究所虽然平台目前比不上国家级单位,但我们有灵活的机制,有充足的,自主的研发资金。”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将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的决心和能力!韩老加入我们,可以更快地将他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服务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