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李牧承:科举第一场,洒洒水啦(1/2)
这题目竟然与边关军营独立制钢一事有关。
说实话,李牧承看见这道题目出现时,多多少少是有些惊讶的。
毕竟他如今考的是童生,还只是第一场。
所谓的童生试第一场,其实就是筛选出一大批质量不太好,基础不怎么扎实的学子淘汰掉。
只有过了这第一场的,才有资格走上真正意义上,决定是否能够考取童生资格的第二场童生试。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入门级里面的入门级考试而已,上来就出个这么引人深思的题目,后面的难度都拉高到什么程度?
好在大乾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朝代,古诗词这里才开始有了例子和浅显的雏形,成语也是不全的。
比如钢在未被李牧承带人捣腾出来之前,和钢有关的成语自也是没有的。
李牧承也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穿越到这里,做了诗词文抄公就算了,连成语也是要抄的。
不就是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醒悟嘛,轻轻松松!
李牧承继续挥笔唰唰狂写。
值得一提的是,李牧承书写速度虽快,但字依然十分漂亮,隐隐显露出一丝大气。
“百炼成钢,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更凝结着无数工匠的智慧结晶。正如我们学子在求知上,也要有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决心。”
李牧承第一句话,就直接升华点题。从炼钢丝滑的过渡到学习上。
可比在场许多正在抓耳挠腮,写出“我邻居是个铁匠”和“我有个叔叔是铁匠”这种类似小学生作文开篇要好太多了。
李牧承之前在军营里的时候,没少和那些配合他炼钢的年轻铁匠们聊天。
也从他们口中,知道了有关打造铁器一类的历史传承。
因此,李牧承后面还大量引用听来的东西,又一次展现出他的知识面很广。
试想一下,连举人老爷都不一定能知道的东西,李牧承轻轻松松地写出,足以证明其优秀。
再加上所写的东西完全没有跑题,又一直很有自己的逻辑和行文节奏,这一场童生考对于李牧承来说,还是很舒服的。
李牧承不知道的是,这个题目不只是在望月城境内的童生试上出现,距离望月城颇近的几个府城也都同步了这道题目。
甚至是和许文远率领的边关常有摩擦的敌国人,他们选拔人才的考场上,也出现了这道题目。
只不过他们的题目却是“大乾新型制钢术对我国危害有多大,又有何方法应对?”
就连李牧承这个制钢牵头人都不知道,制钢一事的影响力竟然从现在就开始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围已经有人开始吃东西了。
只不过童生试里面成年人并不算多,因此会自己做饭的也不多。
味道倒是没多重,就是咀嚼的声音不算小。
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听力本就敏感,李牧承清晰的听到两侧的学子吃吃喝喝。
好在李牧承已经答完了,只需要耐心等候自己的答卷上面的墨迹干透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