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强弱之势异矣(1/2)
“徐元直,你方才为什么要阻拦我劝阻陛下!”
登船之后,刘晔对徐庶怒目而视。
“曹子廉、贾梁道等人明贬曹子建,实则对他迁封淮南之事推波助澜,内里必有所企图!”
徐庶闻言,当场翻了个白眼。
似乎认为此事不值一提。
刘晔顿时气炸,拔剑指着徐庶道:
“你莫非和他俩是一伙的?”
徐庶还是不话。
直到渡船彻底远离了河岸,方才施施然道:
“方才车驾周边都是曹子廉的兵马,你确定要当着他的面拆穿他的图谋吗?”
刘晔闻言一怔。
目光下意识南转。
此时曹洪等人尚在岸边目送,其身后随行皆是中军精锐。
端的是兵强马壮。
刘晔蓦地惊出一身冷汗,气势顿时弱了不少:
“他,他到底是宗室大将,不,不至于当众行不轨之事吧?”
徐庶冷嗤道:
“若曹子廉行事这般束手束脚,那陛下已经对淮南有所安排,你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刘晔顿时无言以对。
徐庶则侧过身,露出正在船头北眺的曹叡,道:
“现在车驾已经远离南岸,箭矢所不能及。你要去劝谏就去吧,我不拦你。”
刘晔想了想,收起了剑。
也没去找曹叡。
事已至此,还是等到了邺城安顿下来再吧。
虽然他认为徐庶就是个幸进人。
但至少在今日这件事上。
对方确实处置得更为妥当
……
建兴二年三月,上巳。
扬州鲜花似锦。
虽然这个时代的“扬州”是一个比后世指代更广的地理概念。
但这并不妨碍建业的士民们趁着春光明媚,相邀到淮水(秦淮)边踏青,赏花。
就连大汉吴王孙登也不例外。
但吴王毕竟有一个持重的大儒老师,太傅张昭。
所以名为踏青,其实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读书学经。
而作为孙登好友的诸葛恪、包括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孙顾谭等等,也都悉数到场。
众人本以为今日又会是张太傅亲自讲学,不敢怠慢。
没想到主讲人是一个名叫“支谦”的月氏人。
这位支先生祖辈迁居中原,一口洛阳雅言字正腔圆。
怎奈他今日所讲并非传统的五经和诸子。
而是来自西域身毒的梵经。
那什么意非意、不正觉、明度无极……听得一众年轻士子们头痛欲裂,怀疑人生。
就连张休都忍不住频频向父亲打眼色,希望早些结束这折磨人的讲经。
上巳佳节,不到水边与淑女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反而来听一个西域高僧念梵经?
这合理吗?
“原来是这般道理啊!”
经课结束之后,一道突兀的声音打破了满场寂静。
众人纷纷侧目。
原来是诸葛恪。
孙登惊奇道:
“元逊第一天学梵经就有所得了吗?”
诸葛恪摇头道:
“回大王,臣学梵经的唯一感悟,就是臣这辈子都学不会梵经。”
“那你还……”
“臣只是明白张公为何要请西僧来给我等念经了。”
众人又看向张昭。
后者瞥了一眼越发肥胖的诸葛恪,不话。
诸葛恪哪会忌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