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大宝府试再夺冠(1/2)
——大宝府试再夺冠十岁秀才,书院立像
一
江南三月,正是杏花烟雨最浓时。细密的雨丝像牛毛般飘落,将州府的青石板路润得发亮,也给沿河的垂柳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绿纱。学政衙门前的河道旁,一列列青瓦篷车排成长龙,车帘半掀半掩,露出车内少年们紧绷的侧脸——今日,是府试放榜的日子,每一个等待结果的少年,都攥紧了衣角,眼底满是紧张与期待。
最前头那辆乌篷车却格外安静,与周围的焦灼氛围格格不入。车帘边角绣着“药膳坊”三个暗红小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低调却难掩特殊。车内,大宝身着一袭月白儒衫,乌发半披在肩头,手里正拨弄着一把小巧的算盘。算珠碰撞的“噼啪”声清脆悦耳,节奏均匀,像是在计算天下粮价的波动,又像是在给自己的等待计时,不见丝毫慌乱。
沈青萝掀开车帘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盅温热的寒泉梨汤,汤面上还飘着几片新鲜的梨瓣。她将汤盅递到大宝面前,轻声问道:“紧张吗?”
大宝抬起头,澄澈的眸子里没有丝毫怯意,反而带着几分笃定:“不紧张。只是在算一算,若这次能得案首,娘亲要开仓放多少粥,才配得上‘十岁秀才’这个名头,才不辜负百姓对药膳坊的期待。”
沈青萝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出声。她伸出指尖,轻轻替大宝理了理衣襟上的褶皱,语气带着几分调侃:“那我们就先定个小目标,先把书院给你立像的银子赚回来,怎么样?”
二
“咚——咚——咚——”
三声厚重的铜锣响突然划破雨幕,紧接着,礼炮齐鸣,震得河面泛起圈圈涟漪。学政大人身着官服,高坐在明伦堂的正位上,身旁的侍从展开一卷明黄色的绸布榜文。学政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始唱名:
“府试案首——沈钰!”
沈钰,是大宝的大名。这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榜文的最顶端,像一颗突然亮起的星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彻底炸开了锅,惊呼声、议论声此起彼伏,像潮水般汹涌:
“十岁就中了案首?这可是本朝最年轻的秀才啊!”
“沈钰?难道是药膳坊家的大宝?就是那个年纪轻轻就会背《九章算术》、还能用算盘算清复杂账目神童?”
“我的天,这孩子也太厉害了吧!以后肯定是栋梁之才!”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最前头的乌篷车。车帘轻轻掀开,大宝缓步走下车。他身形虽小,脊背却挺得笔直,像一株雨后新生的翠竹,顶着漫天烟雨,却丝毫不见瑟缩,反而透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挺拔与坚韧。
三
学政大人亲自从侍从手中接过一卷文书和一套“廪生”袍服,快步走下明伦堂,来到大宝面前。那袍服是月白色的缎面,上面用银线暗绣着云纹,针脚细密,精致非凡。大宝接过袍服,小心翼翼地穿上,瞬间,少年单薄的肩背仿佛骤然生出光来,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沉稳庄重了许多。
“沈钰,”学政大人看着眼前的少年,眼神中满是赞赏,“愿你他日能成为国家的羽翼,为百姓谋福祉,像稻粱一样滋养万民。”
大宝双手接过文书,深深鞠躬,腰弯得及地,声音清朗而坚定:“学生定当谨遵大人教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日后定不负朝廷,不负百姓!”
这一句话,掷地有声,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话音刚落,原本淅淅沥沥的雨丝竟渐渐停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恰好落在大宝的肩头,像一盏天然的聚光灯,将少年的身影映照得格外耀眼,让在场的众人都看得有些目眩。
四
在州府,书院为案首立像是流传已久的惯例——每一届府试的案首,都会由白鹿书院为其塑造一尊半身木像,悬挂在文庙的东庑下,以此激励后世的学子奋发向上。
当天午后,州府最高学府白鹿书院内,所有生员齐聚文庙。在庄重的祭孔仪式结束后,书院的山长亲自邀请大宝来到文庙东庑。随着覆盖在木像上的红绸被缓缓揭开,一尊栩栩如生的木像露出了真面目——
木像上的少年,眉如初升的月牙,清澈明亮;唇似点染的朱砂,鲜艳夺目。他一手执卷,一手托着一把小小的算盘,算盘上的算珠恰好拨到了“七”的位置,寓意着“连中三元”,前程似锦。木像的底座上,还刻着一行小字:“十岁秀才沈钰,天下粮算术第一。”
书院山长捋着花白的胡须,放声大笑:“日后,若有学子问,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饱腹?便让他们看看这尊木像,想想沈钰的志向!”
在场的众学子纷纷对着木像躬身行礼,齐声高呼:“沈案首,千秋万代!以沈案首为榜样,勤学苦读,报效家国!”声音洪亮,回荡在文庙之中,久久不散。
五
文庙的观礼席上,沈青萝被特意邀请坐在首位。她身着一袭素色衣裙,墨发简单挽起,不施粉黛,却在满场身着锦绣的官员与乡绅中,显得格外亮眼,气质压过了所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