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7章 夏季会议中(1/2)
他十分肯定政治正确:“但是,我们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如今,在苏北,我们面对的是千年为患的盐碱荒地,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这百万大军拧成一股绳,去战胜自然界的敌人。”
他走到会场中央,声音坚定:
“对于参与到治碱工程中来的所有人员,包括那些成分不好的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一条核心原则:以劳动实践为检验标准,以贡献大为准入阶梯。”
“哦?具体怎么个检验法,又怎么个准入法?”王唯山追问道,显然对这个提法很感兴趣,也带着审视。
“我建议,在治碱工程中,试行一套‘劳动表现与权利恢复评估机制’。”陈朝阳抛出了他深思熟虑的方案,
“其核心,是一本‘建设立功簿’!”
他详细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区分矛盾性质。
除了极少数证据确凿、进行现行破坏的敌我矛盾分子应交由法办外,
对于绝大多数愿意遵守法令、参与劳动的地主富农分子及其家属,他们的问题,应视为人民内部矛盾。
我们应该采取‘团结—批评—再团结’的方针,重在教育和改造,而这个改造最好的熔炉,就是治碱工地的劳动实践。”
“具体而言,就是对所有参与人员,建立个人劳动档案。
无论是在工程中提出像‘脸盆水平仪’这样的有效技术建议,
还是超额完成土方任务,或者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
我们都记录在‘建设立功簿’上,给予相应的‘立功积分’。”
他环视全场,“然后,我们根据积分和实际表现,分层对待:
对于表现积极、贡献突出者,由工程指挥部和地方政府联合评议,可以给予实质性的认可。
比如,让其子女在未来的入学、招工中,享有与其他群众同等的优先权;
在村社事务中,可以恢复其合理的发言权,
最重要的是,”陈朝阳语气加重,
“对于表现一般、遵守法令者,我们予以接纳,保障其通过劳动获得工分和口粮的基本权利,不额外歧视,让其通过长期稳定的劳动,逐步融入集体。
而对于唯山同志提到的极少数冥顽不灵、甚至暗中破坏者,”
陈朝阳的目光变得锐利,“我们也要有办法。
不是简单粗暴地批斗,而是强化‘思想改造’。
比如,在工地上开办夜校、学习班,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结合治碱工程,让他们亲眼看看这盐碱地是如何让所有乡亲,包括他们自己,世代受苦的。
让他们理解,国家投入巨资治碱,是为了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人的长远利益。
如果这样还冥顽不化,并且有确凿破坏行为,那就坚决移交法办。
我们给出路,但绝不养痈遗患。”
陈朝阳最后看向王唯山,“唯山同志,我理解你的担忧。
但我想请问,是我们把这些人单纯地关起来批斗,更能体现无产阶级的威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