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揍爹禁军》(1/2)
新朝气象,革故鼎新。红墙之内,晨光穿透琉璃瓦,洒在太极殿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帝澹台烬登基后,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意在扫清前朝积弊,开创盛世华章。其中一条政令,更是石破天惊,开千古未有之先河——准许女子参军、入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传统桎梏,意在广纳贤才,人尽其用,让天下有识之士无论男女,皆能为国效力。
诏书一下,朝野震动,议论纷纷。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之声针锋相对:翰林院的年轻学士们赞其开明,认为此举能发掘隐藏的人才,为朝堂注入新的活力;而那些保守的老臣们则痛心疾首,斥其悖于祖制,直言“女子涉政、参军,有违天道伦常”,甚至有人以辞官相要挟,坚决反对这一“离经叛道”的政令。民间亦是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新帝英明,给了女子出头的机会;也有人觉得女子柔弱,难当军旅、朝堂之重任,不过是一时兴起的闹剧。
就在这风口浪尖上,老二澹台战,这个素来以胆大妄为、不按常理出牌闻名的少年将军,却率先行动了起来。他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跟着父辈南征北战,性子桀骜不驯,最是看不起那些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新帝的诏书刚下三日,他便带着一队亲信亲兵,摒弃了从将门虎女或官宦闺秀中选拔兵员的常规思路,径直走进了京城中最能见识到女子坚韧与泼辣的地方。
第一站,便是人头攒动、劳作繁重的浣衣局。这里的女子大多出身寒微,每日要清洗堆积如山的衣物,寒冬腊月也得把手伸进冰冷的河水中,日复一日的劳作磨出了她们粗糙的双手,也炼就了她们吃苦耐劳的性子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澹台战站在浣衣局的院子里,目光扫过那些埋头捶打衣物的女子,最终停留在一个正与管事争执的妇人身上——那妇人因管事克扣工钱,竟敢当面理论,眼神凌厉,言辞犀利,丝毫不见怯懦。“就你了!”澹台战拍了拍她的肩膀,将其纳入麾下。
紧接着,他又去了针线翻飞、规矩森严的皇家绣坊。绣坊的女子看似柔弱,指尖却有着惊人的力道和精准度,常年穿针引线,让她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远超常人。澹台战看中了一个因绣错纹样而面临重罚,却依旧镇定自若、主动提出补救方案的绣女,她临危不乱的模样,让澹台战颇为赏识。
最后,他甚至走进了关押着一些因各种原因触犯律例的女牢。这里的女子,有的是为了保护家人失手伤人,有的是不堪受辱奋起反抗,她们的眼神中带着不屈,骨子里透着一股狠劲。澹台战不顾狱卒的劝阻,与其中几名女子交谈,最终挑选了那些并非作恶多端、而是因坚守底线或遭遇不公而获罪的人。
短短数日,澹台战便搜罗了三百余名出身各异、但无一例外都经历过生活磨砺的“悍妇”——她们中既有浣衣局的洗衣妇、绣坊的绣女,也有市井中的摊贩、农户家的农妇,甚至还有曾是大家闺秀却家道中落、历经坎坷的女子。他将这些女子带到皇城西侧的演武场,在场地中央插上了一面绣着璀璨星辰图案的大旗,旗面上用金线绣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星辉营”!取“星光闪耀,照亮疆土”之意,也暗合了妹妹澹台星的名字。
消息传出,朝中那些保守的老臣们鼻子都气歪了。“简直是胡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气得拍案而起,“军营乃肃杀之地,岂能让一群市井妇人玷污?这成何体统?有辱斯文!有辱军威!”他们纷纷上书弹劾澹台战,请求新帝废除星辉营,严惩这个“败坏风气”的少年将军。然而,澹台战根本不予理会,依旧我行我素,一心扑在练兵上。
演武场上,阳光正好,三百余名女子站成杂乱的队列,或茫然,或好奇,或带着几分戒备。澹台战丢开那些繁文缛节的军规礼仪,扛着一根用来顶门闩的粗木棍,大步走到队列前,声音洪亮如钟,震得人耳膜发颤:“看好了!姐妹们!”他毫无架子,称呼也格外接地气,瞬间拉近了与这些女子的距离,“当兵吃粮,首要的就是能打!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式没用,今天,我就教大家几手实用的,专破敌人要害!”
说着,他抡起木棍,对着不远处一个稻草扎成的假人后腰猛地一捅,力道之大,竟将假人捅得踉跄倒地。“这招,专打后腰软肉,这里是人体薄弱之处,一击下去,再壮的汉子也得趴窝!”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带着几分得意,“名字嘛,就叫‘破阵一式’!简单好记,实战管用!”
这些女子,大多出身寒微,不少人在家中或在外头,没少受父兄、丈夫的欺压,或是遭恶霸欺凌,为了自保,或多或少都有些打架的经验,甚至可说是在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派”。她们平日里见惯了虚情假意的客套,此刻见这位少年将军教的并非花拳绣腿,而是这般直接有效、能实实在在保护自己的招式,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拿起地上的木棍,模仿着澹台战的动作,对着稻草假人捅去。
她们学得格外认真,也格外迅速。有的女子力气大,一棍下去能将假人打得散架;有的女子动作灵活,捅完之后还能迅速侧身躲开,防备“敌人”反击。动作间带着一股子市井的狠辣劲儿,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比许多新入伍、还在练习基本功的男兵学得快多了。澹台战看着这一幕,满意地笑了:“就是这个味儿!打仗不是请客吃饭,就得有这股子狠劲!”
老三澹台墨闻讯,抱着几卷兵书兴冲冲地跑来“助阵”。他素来喜爱研究兵法,却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如今见二哥组建了星辉营,立刻觉得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盘腿坐在演武场的点将台上,哗啦啦翻开手中的《孙子兵法》,指着“声东击西”一条,用最直白、最接地气的话解释道:“这个简单!说白了就是一边喊‘爹(或目标的名字)你看那边!’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分神,另一边手底下可别闲着,直接掏他下盘要害,比如踹他膝盖、绊他脚踝,保管他站不稳!”
女兵们听得哈哈大笑,觉得这兵法竟如此有趣,以往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经老三这么一解释,瞬间就明白了。老三又指着“诱敌深入”一条,继续说道:“这个嘛,就是假装自己弱,让敌人放松警惕!比如假装脚崴了,或者衣服被树枝挂住了,站在原地动弹不得。等对方靠近,想占便宜或者想扶你的时候,你就猛地拽他裤腰带,或者抓他头发,让他失去平衡,然后趁机揍他!”
他将深奥的兵法与女子防身术、市井斗殴的智慧完美结合,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女兵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老三都一一耐心解答。有个曾在市井摆摊、经常被地痞骚扰的女子问道:“三公子,要是对方人多怎么办?”老三立刻答道:“那就用‘围点打援’!先集中力气揍最横的那个,把他打怕了,其他人自然就不敢上了!”一番讲解下来,女兵们不仅学会了招式,还懂得了战术,战斗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老四澹台鹊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充分发挥其“制药”特长。他听说二哥的星辉营专练“阴招”“巧招”,立刻来了兴致,钻回他的小药房鼓捣了几日。几天后,他兴冲冲地跑到演武场,给澹台战送来了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一种奇特的粉末,命名为“惊神散”。
“二哥,你试试这个!”老四神秘兮兮地说道,“此粉无色无味,撒入空中,被人吸入后,会轻微刺激鼻腔和泪腺,让他打喷嚏、流眼泪,还能引发短暂的情绪波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瞬间的恍惚,甚至可能下意识地喊出内心最依赖或最恐惧的称谓——比如‘爹’‘娘’之类的!”他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两军对阵,让对方突然集体喊爹,这仗还怎么打?保管他们军心大乱!”
澹台战半信半疑,当场找了个亲兵试验。老四小心翼翼地撒出一点粉末,亲兵吸入后,果然立刻开始打喷嚏、流眼泪,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喊着“娘,我眼睛疼”,逗得在场的女兵们哈哈大笑。澹台战见状,当即拍板:“好东西!给星辉营每人都配一瓶,关键时刻定能出奇制胜!”
很快,星辉营的首次公开演武如期举行。此次演武,对阵的是宿卫宫禁、装备精良、号称“皇城第一卫”的金吾卫。消息传出,京城百姓纷纷赶来围观,想看看这支由女子组成的军队到底有何能耐。演武场上,一边是身着统一铠甲、阵型严整、气势恢宏的金吾卫;另一边则是衣着尚不统一、有的穿粗布衣裳,有的穿简易皮甲,阵型也略显松散,但个个眼神锐利、气势逼人的星辉营女兵。这般对比鲜明的场面,让围观者议论纷纷,大多不看好星辉营。
随着监军一声令下,演武正式开始。金吾卫按照传统战术,排着整齐的队列,手持长枪,稳步向星辉营推进,气势如虹。然而,澹台战却并未让女兵们正面迎战,而是高声下令:“姐妹们,给他们点颜色瞧瞧!破阵三式?直捣黄龙!”
话音刚落,三百余名女兵齐声发出一阵尖锐却不失节奏的呼喝:“破阵三式?直捣黄龙!”声音穿透力极强,带着一股莫名的狠劲和威慑力,仿佛能刺穿人的耳膜。对面的金吾卫士兵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平日里对阵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兵,拼的是力气和招式,如今突然面对一群女子的齐声呼喝,一时间竟有些面面相觑,手足无措,推进的脚步也慢了下来。
那金吾卫教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行伍,征战多年,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可此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带着市井泼辣味的战法弄得一愣,下意识地捂住了胸口,生怕这些女子使出什么意想不到的招数。就在金吾卫阵脚稍乱之际,星辉营的女兵们动了。她们并未像传统军队那样冲锋陷阵,而是分成一个个小股,灵活地穿插到金吾卫的队列中。
更有一名性子泼辣、曾是市井摊贩的女兵,见对方一名身材高大的小校冲来,竟不闪不避,反而一个滑步贴近对方,伸出手就去扯对方的裤腰带,口中还大声嚷着:“俺娘说过,遇上浑人,打不过就扯他裤子,让他没脸见人!看你还怎么打!”那小校做梦也没想到对方会来这一招,吓得魂飞魄散,双手死死护住裤腰,连连后退,生怕被当众扯下裤子,狼狈不堪。
一时间,演武场上一片混乱。金吾卫的士兵们被女兵们灵活的战术和各种“奇葩”招式弄得晕头转向,顾此失彼。有的被女兵们用木棍捅了后腰,疼得龇牙咧嘴;有的被扯了头发,疼得嗷嗷直叫;还有的不小心吸入了女兵们撒出的“惊神散”,一边打喷嚏一边喊“爹”,完全没了往日的威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