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景仁宫内的生死半月(1/2)
景仁宫朱红的大门紧闭,宫墙高耸,将内里的生死搏斗与外界彻底隔绝。
宫内,空气中药味弥漫,却并不污浊。所有窗户都按照紫薇的吩咐,开了适当的角度通风,宫人们用浸过烧酒的布巾反复擦拭着门框桌椅,所有器皿都用沸水煮过,一切井然有序,透着一股临危不乱的气度。
紫薇成了这座封闭宫殿里绝对的主心骨。
她整日守在两个孩子床前,几乎不眠不休。
原本玉雪可爱的十五阿哥和九公主,此刻小脸上布满了令人心悸的痘疹,高热反复,时而昏睡,时而因不适而啼哭。
夏雨荷寸步不离地守着,眼睛哭得又红又肿,但在女儿沉静目光的安抚下,她也强撑着精神,按照紫薇的指示,用温水为孩子擦拭身体,小心喂服汤药。
令人庆幸又诧异的是,夏雨荷本人虽然忧心如焚、日夜操劳,却始终没有出现任何感染天花的症状。
连她自己都觉奇怪,私下对紫薇道:“紫儿,娘日夜守着他们,怎么反倒没事?莫不是老天爷怜见?”
紫薇心中明了,这自然是她之前长期为母亲调理身体,以及关键时刻那枚系统出品的“体质丸”发挥了作用,大幅提升了母亲的免疫力。
但她只是温言安慰:“娘亲你福泽深厚,平日又注重养生,底子好,自然能抵御邪气。这是好事,您更要保重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弟弟妹妹。”
除了两位小主子,宫内还有两位照顾皇子公主最久的奶嬷嬷也不幸出现了天花症状,发热出疹。
消息传来,宫人们一阵恐慌。紫薇当机立断,立刻为这两位嬷嬷也接种了牛痘疫苗,并将她们隔离在偏殿,由太医院另一位资深太医负责照料观察。
此番举动,让原本就对“牛痘”之法将信将疑的几位太医更是议论纷纷。
“胡院判,您看这……这牛痘之法,当真可靠吗?”一位年轻的太医趁着熬药的间隙,低声问为首的胡太医,“自古应对天花,无非是‘人痘’之法,虽险,却也有成功先例。这取自牛身的‘痘浆’,闻所未闻,竟能预防人间的天花?下官总觉得……有些玄乎。”
胡太医捻着胡须,眉头紧锁,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正殿方向。
那里,紫薇格格正沉稳地为皇子擦拭额头。他压低声音道:“老夫行医数十载,亦是头次听闻。然,格格言之凿凿,且言明已在外成功施于三人。眼下情势危急,别无他法,姑且信之。你我没见那三位接种者,不好妄下论断。但观格格行事,条理清晰,护理之法亦暗合医理,或许……真有奇效也未可知。”他话虽如此,但语气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毕竟,这挑战的是他们行医多年的认知。
乾清宫外的焦灼与无力
宫墙之外,乾清宫内的乾隆,度过了登基以来最焦灼的半个月。
他取消了所有不必要的饮宴游乐,每日批阅奏折之余,大部分时间都独自站在殿内,望着景仁宫的方向,眉宇间是化不开的阴郁与担忧。
派去调查病毒来源的人,最初似乎找到了一丝线索——一个负责给景仁宫送新鲜瓜果的小太监,在其同乡处发现了他不久前突然得到的一笔横财,且其同乡曾与京郊疫区有过接触。
然而,还没等慎刑司提审,那名小太监就在一夜之间“意外”失足落井身亡了。
所有线索到此戛然而断。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乾隆得到禀报,气得将手中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死无对证!好一个死无对证!这背后之人,手眼通天啊!”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寒光四射。
这分明是杀人灭口!
这皇宫之内,竟然有人能在他眼皮底下做出这等事,还能如此干净利落地斩断线索!
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怒和……一丝寒意。
对方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雨荷和孩子,更是冲着他这个皇帝来的!
他对夏雨荷和孩子们的思念与担忧,因这调查的受阻而更添了几分暴戾。
他只能将满腔怒火压在心底,更加严厉地督促内务府,务必满足景仁宫的一切需求,同时加派心腹,以更隐秘的方式继续追查。
太后和皇后几乎日日派人来乾清宫询问消息,得到的总是“暂无变化,仍在救治”的回复。
坤宁宫和慈宁宫的小佛堂,香火日夜不息,诵经声不断。
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期待与恐慌之中。
与各宫的沉重气氛相反,延禧宫内的令妃,这半个月来心情颇为舒畅。
虽然最初听说紫薇送了什么“药”进去,让她略有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仁宫始终没有好消息传出,反而有“病情反复”、“恐难支撑”的流言隐约传出,这让她心中大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