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急了,他急了(1/2)
第352章急了,他急了
“这是儿臣和其他大臣商量过的,关於解决洛阳水患一事的奏疏。”
武安部署在洛阳城內的官员和內应都匯报说,洛阳城內水灾的情况並没有那么严重,只是东都留守似乎是有意一刀断,明面上的言辞是禁止商船通行,一切便利和道路都紧著官船先来。
实际上,洛阳城內的细作则是发现,就连官船也被限制了通行,通过押运粮船兵卒的口供,得知是上头的人交代他们这阵子装病,拖延官船的行程。
武安还在这过程中发现了漕运的一个弊病,因为押送粮船的批次和规模都成反比,漕运的本意是多批次分段输送粮食,减轻调配压力,但也从侧面增加了监管成本。
上头的人根本兼管不到底下所有角落,只需要中层底层合谋贪腐,漕运管理不出五年就会彻底糜烂。
武安之前让武攸寧去管带漕运,也是为了在明面上照顾一下所谓的武氏族人,但现如今必须要换一个手段更激进的人去强行打断这种趋势。
“嗯,挺好的,就这么办吧。”
天后將奏疏放在桌案上,问道:“过会儿早朝,到时候朝堂上必然还要说起太原星象有异地龙翻身的事情,此事,背后必然有人想要借题发挥。”
“最后,还有江淮一带风雨失调以至於粮食减產的事情,如若漕运被迫中断,朝廷今年..”
安西那边开战,导致朝廷新拿到手的一个財源再度入不敷出,而江淮减產,则是意味著当下隱隱成为关中第二条命脉的漕运,很有可能也要失去其作用。
漕运断流,影响极大。
“儿臣去看了户部的案卷,综合历年帐簿数目,如今全国境內各仓储主要储粮食数目约为四千八百万石,其中长安城的太仓储粮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其中最近一年新添入的储粮,足够京城和整个京畿地带使用。
而洛阳城的含嘉仓和洛口仓,其中储粮完全可以重新回流,其中部分可以输送回江淮,用於賑灾。”
“其实本宫的想法是,暂缓狄仁杰在江淮的造船一事。”
天后打断了武安的话,沉声道:
“那个宝船,本宫后来仔细看了,其中费未免过於惊人,汪洋万里之上又无敌国,何须那般大的战船,贸然用那么多销,最后造出那等船只並无作用。”
殿內安静了片刻,武安抬头看向她,问道:“母后的意思是”
“缓漕运,罢西征,停开海。”
天后笑了笑:“諫官常说要与民为善,这几件都是劳民伤財的事情,安西那边不过是些许突厥人在闹事,何须数万军队一次次出征过去。”
她站起身,目光越过武安,仿佛穿过敞开的殿门,直视半明半暗的天空。
“你也说如今全天下仓储內粮食数目不到五千万石,而本宫曾经让人算过西征和造船等事项所需销,光是西征一项,就要销出去至少八十万石的粮食!”
天后也確实对这种事情上心,她背后也让人大概计算了各方面的开销用,而如果算上吐蕃、漠北突厥乃至於新罗等战事的开销,这几年朝廷用在战爭上的粮食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本宫知道,你想笼络那些安西的军將,但你有没有想过,在那些人眼里你不过是个黄口小儿,至今为止,你连安西的半点消息都收不到!”
天后指了指桌案上,傲然道:
“昨日,本宫已经收到了安西副都护萧嗣业在二十六天前派人送出的信,他说西征大军主力已经和突厥人主力正面撞上,西征大军连上赶过去驰援的安西军,兵力只有六万,而对面的突厥人足足有十余万人!”
“母后你刚才不是还说只有些许突厥人在闹事....
,“住口,听我说!”
天后转过身,呵斥一声。
“你会理財,那本宫就一定会让你好好的理財,等本宫做了皇帝之后,你就是替本宫理財经国的太子,这是本宫和你已经说好的事情。
可现在......毕竟也没到那时候。”
她忍不住讥讽地笑了笑,问道:
“你个还不是太子的太子,难不成还想节制天下兵马”
“臣崔知温有奏.....晋阳震动,人心离乱;江淮天灾,饿殍千里;
此诚为天失时地无利,朝廷仍应当以人和为重,派出得力官佐,賑灾抚民,不可使灾情失控。
臣以为,当使尚书左僕射裴公为將,统领关中精兵,阻遏安西烽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