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沁州设伏(1/2)
第120章沁州设伏
从屯留县向西,就是刘崇的势力范围。
是日出发,萧弈与三十八个兵士都换上了徐州兵衣甲,依旧张美带上刘贇隨军,以备如有需要,诈开沁州城门。
西出屯留,经过了一处险隘。
萧弈颇喜欢与老嚮导聊天,驱马上前,问道:“老人家,这是何山”
“回將军,是三嵕山,扼潞州西面咽喉,据说是后羿射九乌处。”
老嚮导颇为健谈,指点耸立在驛道前方的山峰,给萧弈介绍。
“所谓『三嵕』就是这麟山、灵山、徐陵山,『嵕』字上方有个『凶』字,乃因此山有凶兆,故在山顶建庙镇之,后来庙毁了,河东就兵灾不断嘍。”
萧弈则觉得山顶若建个瞭望台,用处更大。
出此险隘,前方是閼与故道,好走了许多。
老嚮导说这是沁、潞两州之间的要道,閼与之战发生之地。
“將军得小心嘍,前方就是沁州地界。”
接下来的山隘都属於沁州,首先是马鞍山隘,隘口通路很窄,仅容双马並行,两侧崖壁垂直耸立,如刀劈般,高达三十余丈。
萧弈如今走这样的路,心情与旅游时大不相同,道:“若河东军在此放滚石、擂木,就是绝佳的设伏点。”
李荣道:“老子也不傻,当然探过了,没有敌人踪跡。”
老嚮导道:“將军们看上面,那是曹魏时司马懿开凿的栈道残孔哩。”
出了隘口,沿著谷水河谷走,路好走了许多。
李荣却一脸不高兴,道:“这种河谷全是冰坡,地湿路滑,骑兵冲不起来,我们步战不如河东兵习惯,烦死了。”
萧弈学习到了乾货,回头一看,见兵士们的士气並不高。
好在沁州兵没有设防,一路险隘並未遇敌,兵马悄然行进。
终於。
“到铜鞮了!”
老嚮导抬手一指,道:“这是最后一道隘口,乌苏隘,沁州城外没有別的山川屏障嘍。”
萧弈上前,驻马望去。
前方是个广袤的盆地,他们正在盆地边缘的高处,可俯瞰沁州城及周边驛道。
天地如棋盘,沁州城坐落於盆地中央、沁河西畔,城周水流环绕;盆地远处,太岳山余脉绵延。
山西各个城池都是山河表里。
萧弈发现,自己所处的是个绝佳的观察位置,转头,果然见不远处有个望堡,但深冬大雪天,里面没人。
故而说,河东无防备,討伐的难度降低了不是一点两点。此战若不下沁州,恐怕再无如此良机。
“將军看那里。”
老嚮导指向官道附近的一片平原,道:“雪埋了冰面,看著像是地,其实是沼泽哩,铜鞮泽,过去时可得小心。”
萧弈道:“若没有老人家带路,我们难免陷在里面。”
李荣叉腰看了一会儿,招过探马问道:“沁河上是有桥吧还没拆”
“有哩,没拆!”
“迅速行军,过沁河!”
“將军,看!”
忽有兵士抬手一指北面。
萧弈凝目看去,只见沁州城以北的河谷中,有兵马如蛇一般游出。
“斥候將!”
“在!”
“派出所有探马,务必探明敌情!”
“喏!”
“其余人,隨我西进,衔枚!解驮马!”
萧弈也从马鞍侧袋摸出“枚”来,那是个长条形的熟牛皮,两端系麻绳,横塞到乌騅口中,绕著马頷勒紧,仅留半寸空隙让马呼吸。
乌騅很不高兴,萧弈摸了摸它的马鬃,检查了鞍韉、武器。
长枪是军中拿的,不如他那一柄,但也算趁手,另有一把刀,一张六斤弓。
之后,给驮马衔枚,把马背上的麻布袋全卸下来,留给隘口建立防事的士卒看守。
他翻身上驮马,给乌騅留著体力衝锋。
披上白麻布,在雪中掩住身形。
“把刘贇带著。”
“诈不了城门了吧”
“见机行事。”萧弈道:“掩藏行跡,以有备击无备。”
“好,出发!”
留四百人守著,建垒防御看守物资,既可望阵支援,也可战败断后。
骑兵分左、右两厢,各列长蛇阵行进,间距三丈,不走官道中间,以免痕跡难以掩饰。
既避免拥挤,又能在遇袭时快速合拢。
萧弈策马在官道东侧,回头看去,后方有斩棘队,这些人动作麻利,用铲尖刮去浮雪,让马匹踏过的痕跡模糊。
旁边则是铜鞮泽,芦苇盪高逾七尺,枯苇秆刮擦著他的札甲,冰碴子乱掉。
还未到沁水边,前方传来探马的鸣鏑,一短一长,表示发现敌情,但不危急。
萧弈与李荣同时勒马,一名斥候从苇盪深处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