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梅雨(2/2)
“还有一家旅游公司,想把我们的工作室纳入苏州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下午,展览继续进行,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工作室的氛围和展品吸引,纷纷走进来参观体验。
截至当天下午五点,共有超过800名观众参观了展览,300多人参加了互动体验活动,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了8万元,取得了圆满成功。
傍晚时分,游客渐渐散去,团队成员和手艺人代表们坐在庭院里,虽然疲惫,却个个脸上带着笑容。
张师傅喝着茶,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感慨道:“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老手艺这么受欢迎。你们做到了,把老祖宗的宝贝发扬光大了。以后,我要多带些乌镇的手艺人来交流,让乌镇和苏州的老手艺互相学习,共同传承。”
姨婆也笑着:“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苏绣、喜欢传统工艺,我就放心了。以后,我还要多来工作室,教更多年轻人学苏绣,把我这辈子的手艺都传下去。”
苏锦和沈亦舟靠在一起,看着庭院里的灯光和远处的晚霞,脸上满是满足。
“能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事里,真好,”苏锦,“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来帮忙,看着工作室越来越好,比什么都开心。我还想把工作室的故事写成推文,发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吸引更多大学生来体验、来传承。”
沈亦舟点点头:“我已经跟学校申请了实习基地,以后京大的学生也能来这里实践,把理论知识和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为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我还想和建筑系的同学合作,设计更多符合传统工艺展示的展架和空间。”
徐佳莹靠在苏木的肩膀上,看着身边的众人。
“今天,只是一个开始,”苏木握住徐佳莹的手,“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扩大‘工艺青苗计划’的规模,在更多城市开设文创体验店,让更多的传统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让苏州的记忆,江南的文化,永远流传下去。”
徐佳莹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平江路。
夕阳的余晖洒在白墙黛瓦上,为这座古老的城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
苏州的梅雨季总是来得缠绵,连日的阴雨将整座古城浸得湿润。
平江路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倒映着两侧灯笼暖黄的光晕,像铺在巷弄里的碎金。
“苏州记忆”工作室的木门紧闭,檐角的雨滴顺着瓦当滑,砸在青石台阶上,溅起细密的水花,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与庭院里桂花树叶上的雨声交织在一起,酿成江南雨季独有的温柔韵律。
傍晚时分,天色愈发阴沉,厚重的云层低低地压在白墙黛瓦之上,仿佛伸手就能触碰。
徐佳莹正在二楼研发区整理“古艺新生”系列的设计草图,桌上摊开的图纸铺满了大半桌面,每一张都标注着详细的尺寸和工艺明。
最新设计的蓝印花布与苏绣结合的帆布包草图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她用红色铅笔在帆布包的侧面画了一朵的雏菊,旁边标注着“采用打籽绣工艺,丝线选浅粉色桑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