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有路一起走(2/2)
接下来几天,飞裳制衣厂开始全速运转。
林美瑶亲自挑了三家小型代工厂。
地方不大,都在老城区边缘的工业巷子里。
设备虽然不算最新,但也还凑合。
最关键的是,三家厂子的老板看上去都挺老实。
她带着袁丽亚,一家一家实地去跑。
反复查看生产线、布料存储区。
甚至蹲在车间角落听工人们聊天,看他们干活的状态。
经过三天的实地考察,她们最终敲定两家先试一试合作。
袁丽亚则带着两个资历最老的绣娘,隔三差五就往代工厂里扎。
她们不光盯着大货生产进度,更在意每一个细节。
布料怎么验货,是不是有瑕疵。
线头怎么处理,是否该用手工剪还是机器剪。
甚至连熨烫的温度、折边的宽度,都一一抠得死紧。
刚开始,代工厂的工人怨声载道,背地里嘀咕。
“这哪是来做活的,简直是来受罪的。”
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飞裳给的工钱从不压秤。
更难得的是,账款从不拖欠。
渐渐地,工人们从抵触变成了信服。
甚至私下讨论。
“人家大品牌来验货都未必这么严,飞裳这是真把品质当命啊。”
与此同时,小卫和金玉芬则扎进了“柔棉系列”的样衣制作中。
小卫手快得惊人。
裁片一铺开,她三下五除二就拼接成型。
大部分基础款的缝制,基本都被她一人包了。
而金玉芬则完全不同。
她不急于动手。
总是先坐在工作台前,拿着小块布料反复比划。
一片棉布在她手里翻转几下,一枚独一无二的胸针就活了。
她还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主意。
“边角料别全扔了,多可惜。这些小布头,可以做成发圈、小纽扣、钥匙扣。”
“然后做成小礼物,随订单送给老客户,也能让品牌更有温度。”
苏晓玥几乎没犹豫就点头道。
“就这么办!立即让设计部整理一批边角料样品,搭配成‘柔棉心意礼盒’,先给二十个老客户寄出去试试反响。”
齐秀珍带着几位老师傅天天围坐在工作台前,盯着设计图发呆。
那纸上的一笔一划,都像是藏着玄机。
金线该怎么绣才不显俗气?
玉兰花瓣又要如何劈丝,绣出来的花瓣才能薄得透光?
一个个问题回荡在她们的脑海。
吴海荣打来电话时,苏晓玥正靠在窗边,望着厂里亮起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