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 第165章 茅盾文学奖典礼,两个奖项?

第165章 茅盾文学奖典礼,两个奖项?(1/2)

目录

第165章茅盾文学奖典礼,两个奖项

十二月,十二日。作家协会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公布了获奖的人员,分別是李有思、刘心武、张洁、李准。

获奖名单的公布一时之间引起来了轩然大波,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有思太过於年轻了。

茅盾文学奖这么一个全国最大的长篇小说奖,而且是四年评选一届,每一届的作品都才三四个左右,这么一来李有思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占据了一个位置,確实是很难说得清楚。

记者招待会一经结束这时候立马有好事的记者凑了上去:“我是《中青报》的记者小王,请问一下,张光年同志,茅盾文学奖今年的评委会將如此重大的一个奖颁给李有思,是否有失公允“

“李有思的获奖合乎程序。”张光年说道。

这群人並不是不相信李有思而已,只是不论哪个年代都有无良媒体,单纯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而已。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人是古华,他获奖时年仅40岁,李有思同志才二十二岁,是不是资歷不太够“

立马又有作协评委会的回应:“评奖只是看作品实力,和资歷、入行时间没什么关係的。”

“—”

一时激起千层浪,李有思获奖的消息倒是很快传遍开来。

李有思回去家里面看到满天飞的消息,自己倒是无所谓了。

茅盾文学奖是四年一届的文学盛事,受到这么大的关注,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十二月十七號,是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日子。

李有思照常的换上一身整洁的中山装去了大会的现场。

人民大会堂门口,李有思的那一辆红色的本田摩托车一经出现,倒是引起来了不小的注意,毕竟北平的文坛作家里面也就他最骚气,还整了一个摩托车。

年轻人总归有些傲气、喜欢张扬,这些都是老作家们能够接受的程度。

李有思停下了摩托车。

幸好大会的颁奖仪式现场是在大会堂,如此庄重的场所,就算是那些记者想要过来获得什么大新闻,也好歹得掂量掂量一下。

李有思进入了会场。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时候来过一次,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今天来的人不算多,后排是《人民日报》《中青报》《北平日报》《文艺报》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社的位置。

前面几排就是获奖作家和责任编辑的位置了。

刘武给李有思打了一声招呼:“李,过来。”

李有思连忙走了过去。

旁边坐著此次获奖的作家张洁和李准。

张洁四十一开始创作,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的成就也不低,获得了两次茅盾文学奖,是一个挺有学识、而且有点气质的老人家。

李有思打了声招呼。剩下的李准是一位中年男人,对著李有思温和一笑。

因为接触不多,李有思也不知道这两人什么性格,但是他们两都比较低调。

刘心武凑过来问道:“你猜猜你哪部作品获奖了”

“这我怎么知道你是我的编辑,你都不知道。”

“我也迷惑啊!评委会也不说,搞得人心里挠挠的。我猜应该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了,毕竟是军事说,一年一部军事小说嘛!“

张洁一笑:“心武,你也別猜了,弄得好像是啥有幕后一样,能获奖就是好事嘛!”

大会的开始,就是巴金作为评委会主席开始致辞:

“各位同志们好,在万眾瞩目之下,迎来了我们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

此刻,我还是能感受到茅盾他那份对中国文学的赤诚。四年前,他在病榻上留下遗愿,要以自己的积蓄设立这个奖项,为的就能够鼓励全国长篇小说创作,鼓励文学发展!

茅盾文学奖我们也办好了一届了,这是第二届,希望未来也能越办越好...

本届评选覆盖1982到1984年间的作品,这三年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浪潮渐起的关键时期。”

巴金讲完话,倒是有些累了,把话筒递过去,评委会的刘白羽站了起来,他说道:

“刘心武《钟鼓楼》,小说以以钟鼓楼周边胡同为舞台,於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將市井百態浓缩其中——是一篇优秀的详细的人民写照。”

“张洁《洁白的翅膀》,小说聚焦国家重工业部及曙光汽车製造厂,深刻描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工业改革进程中复杂纠葛的矛盾..”

“李准《黄河东流去》,小说以1938年黄河园口决堤为背景,用七户农民家庭在流亡中的挣扎、互助与坚守,展现了中国农民在苦难中不屈的生存意志,以及对土地、家园的深沉眷恋——”

啊呸,老蒋!

接下来,所有人都是屏气凝神。

因为李有思获奖的消息,早早就流传开来,他这两年写下来的长篇小说还算挺多的,但是吧——两篇小说都应该是有能力获奖的,这群作家都不知道李有思哪篇小说获奖。

“李有思《我的团长我的团》,该小说细致描写了东北军、川军、魔都军——来自全国各地的炮灰团,是国內军事小说的標杆,顛覆了以往的军事小说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不一样的抗战故事——”

所有人都鼓掌!

鼓掌声响彻了整个大会的现场。

但是他们更加注意到了刘白羽没有停下来:

“鑑於《追风箏的人》在对中国文学的传播上面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內外都有著不错的討论度,该书通过描写两个男孩在战爭的遭遇,展现了背叛、救赎等普世价值,也是优秀的反战题材小说。“

“经过组委会討论决定,授予《追风箏的人》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

大会现场瞬间就沉寂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