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三门杂誌社齐聚(1/2)
第153章三门杂誌社齐聚
第二天,有人找上门来了。
李有思一看,果真是熟人,不过这个熟人倒是让他有些无奈:“哎呀,章同志,你怎么来了”
人家拿冷脸贴你热屁股,总不可能不给面子吧
“没啥,就过来看看,听说你去长沙採风都半个多月了,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没”
“写了一篇抗战小说。”
“那刚刚好,给我们《北平文学》唄,最近杂誌社缺少这种优秀稿子。”
“给出去了!”李有思说道。
章德灵问道:“给谁了”
“《人民文学》。”
“为啥又给《人民文学》”
李有思说道:“每一次写的军事题材的小说都是给的《人民文学》啊!因为给领导们审核后,他们就觉得《人民文学》是向著全国宣传,影响力更加的大,所以就没我同意,人家也要给《人民文学》。”
老东家这都来了多少次来著
李有思不太记得了,但是总觉得老东家这可怜兮兮的劲。每次都不凑巧。
“—”章德灵上次还没这么无奈,上次听说《我的团长我的团》给《人民文学》的时候,就觉得是政治任务,也就无所谓了,没想到这小说火了,单行本的销量都已经四百万了。
这一次等著自己来找约稿,还是给《人民文学》了,感觉自己白忙活了一趟,也是气上心头!白气!
“有时候也不能只注意《人民文学》,咳咳,所有的作家都是全面性发展的,例如陆文夫、张承志这些对吧咳咳。”
“我知道的。”李有思无奈,不给点实际的就画大饼,你倒是说说有待啊!要不《北平文学》是老东家,不然早不和他们混了。
门口。
《人民文学》的刘心武骑著自行车到了门口,还没有准备敲门,就见到旁边走过来一个人。
同样是背著个小包,戴著个眼镜,穿著列寧装,十分的大气—
“哎呀!是你啊,小琳,你怎么来了”
这人正是巴金的女儿,李小琳,也是《追风箏的人》在《收穫》的责任编辑。
李小琳打量了一眼刘心武说道:“有啥事情你不是不知道我跟著我父亲来北平的。”
“那我知道了—”
两人对视一眼,知道对面的目的,但是也没有互相拆穿。
刘心武首先走上前,敲响了大门“咚咚咚。”
两人一同进了院子,李有思给两人也各自倒了一杯茶:
“老刘,您是”
“我是李小琳,《追风箏的人》的责任编辑就是我。”
李有思一听也记得了,確实和巴金像。上次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时候,巴金来了,但是她的女儿在《收穫》加紧时间赶李有思的稿子,所以才没时间去现场,这还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幸会,李编辑。”
三人对视一眼。
这里算是齐全了,《收穫》《人民文学》《北平文学》北平文学这几年还不掉档次,算厉害的。
刘心武朝著章德灵问道:“老章,你又是来干嘛的瞎掺和啥呢”
“就允许你们俩来,我们杂誌社就不能来了”章德灵撇了刘心武一眼:“再说了,我又不是过来通知的,我是来约稿的。”
“哈哈,约稿好啊,稿子在《人民文学》呢。”刘心武幸灾乐祸。
两人爭执了一会儿,李有思听的有点烦了,立马说道:“好了,两位同志別说了,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吧。”
“我是代表魔都作协和《收穫》杂誌社来通知你,《追风箏的人》被推荐进入了茅盾文学奖的评选。”
刘心武不落后:“我是代表《人民文学》杂誌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来通知你,《我的团长我的团》被推荐进入了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的。”
茅盾文学奖的推荐主要是两个部门,一个是各大出版社,一个就是地方作协组织,唯一有个总政列外,它也是能推荐的。
所以两人一个是作协、一个是出版社的联合代表人。至於总政治部应该是刘白羽和王传洪就负责推荐了。
而茅盾文学奖四年一届,第一届是在82年颁奖,这一届是在85年。
“..”章德灵无奈。
如果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的话,《落叶归根》是可以进入评选的,因为超过了十万字,那时候对於中长篇的小说界定也模糊,现在是死规定了,十三万字!!
章德灵心中暗道:多写三万字多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