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橘子洲头!(2/2)
“吃饭的时候,可没有老不老的规矩。”
“两位同志,我们这儿的饭菜还算是可口”
“好吃,好吃。”李有思连忙点头。“这个鸡块最好,外焦內软,麻辣鲜香。”
“那你多吃点。来了长沙,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啊!不然就是我们作协招待不周了。”
吃完饭。
一群人坐上车。
未央说道:“他们说要去哪里”
“两个人都要去橘子洲!”
“去那里”
思考了一会儿:“行吧,备车———”
说到橘子洲头,其实后世最令人深刻的记忆点应该是教员的青年头像。2007年2月立项开工建设,2009年落成。
不得不说,这是长沙文旅做的最正確的决定,一个教员的雕像不知道能够吸引到多少的游客和青年人,但是现在没有雕像並不意味著不可以去了。
李有思总感觉该去看看的,这个挥斥方道的地方。
橘子洲位於湘江之中,是湘江下游眾多衝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十多人走到湘江旁边,坐著縴夫的船,汪曾祺突然问道:“你会游泳吗”
“会啊。你呢”
“我从小就在湖泊、河边长大,怎么可能不会游泳呢”
“您想要下去游一圈”
“不能啦!现在我老了。”
“我还年轻啊!”
“哈哈。”汪曾祺意外看向了李有思。
“时代总归是年轻人的。”
到了橘子洲上面。
这上面最近几年没什么开发,但是因为教员的影响力,所以人流总归是不断的。
几人沿著江边慢悠悠往前面走。
橘子洲上植被丰富,有大量的树木和草藤蔓植物,看著鬱鬱葱葱,不过就是江边不太好看,江流底处的滩涂河沙裸露。
因为没有旅游业的开发保护.现在的州上面很少有什么建筑。
往前走,江面越来越宽阔。
来到了橘子洲头。
从这里看过去。四周江水环绕,湘江北去,江水清澈,船只在江面穿梭一一在看南边去,能看到屹立的杜甫江阁,这是今年新建的仿古建筑,飞檐斗拱,古色古香。
这种场面。
当年教员吟诗一首。
李有思回头看去,感嘆一声:“我感觉我们也可以吟诗一首!!”
作协的主席未央哈哈一笑,人家是诗人自然是明白什么意思,他立即复议:“我觉得完全可以,大家应该在这里歌一首!!想想都过去多少年了。”
汪曾祺盯看前面看去,眼中朦朧。汪曾祺其人虽然在80年才全国出名,但是他却是哪些文人眼中的老熟人,刘文典、沈从文说他有文采是正常的事情。
教员对汪曾祺参与创作的《芦盪火种》予以肯定。
那时因为汪曾祺写得《沙家浜》受到好评,而她曾经邀请过汪曾祺登上天安门。一70年代他作为艺术代表,参加了声援柬埔寨人民的群眾大会,以及拥护主席的“五二”声明的百万群眾大会。
汪曾祺是一个沧桑的老人。
他泪眼婆娑。
此行人当中,就他和未央是真的见识过很多年代的。
几人对视一眼:“好,今日就吟诗,谁来领头”
“年轻人来试试吧。”
李有思立马点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其他人跟著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爭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悵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崢嶸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次看这首诗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其他的诗歌那么美丽,后来越来越读,才发现气势果真雄伟,一个挥斥方道的人,才能写出来如此壮阔的诗句。
那时候的老人家才二十八岁,写下来如此诗篇!!
李有思感嘆了一句:“这诗句真好,我觉得作协可以找一块石砖刻下来纪念。”
“纪念大家都铭记著呢!”有人意外。
“史前古陶器上的图案,保存了一万年左右;欧洲岩洞里发现的壁画,大约有四万年的歷史;人类的人猿祖先为製造工具在石头上砸出的刻痕,如果也算信息的话,最早在上新世中期出现,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
“而且通过对大量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已经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亿年左右的方法,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一—”李有思顿了一会儿,庄严地喊道,“把字刻在石头上!”
其实后世的景区有了在一块刻有《沁园春长沙》的石头,但是李有思来这里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於是觉得应该刻下来的。
未央精神一振,他忽然说道:“你说得对,这里应该刻下来一个纪念的,我到时候联繫旅游局。”
“嗯,当然我就是建议。”
李有思也笑。
一群人在橘子洲头待了不长时间。
下午还去了烈士陵园。有先烈谭嗣同、黄兴、向警予、蔡和森、夏明翰、郭亮、杨开慧等90人的遗像和事跡及部分遗物,並陈列有全省7.6万余名烈士的全部名册。
隔壁的革命陵园,安葬著各个时期的100多位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包括红军將领陈毅安烈士、女英雄韩淑仪烈士、公安民警张杰明烈士。
这些都是李有思对於这个地方存有无数好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