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 第142章 舌尖上的瀟湘!

第142章 舌尖上的瀟湘!(2/2)

目录

汪曾祺带回来的东西多,两人在屋子里面吃各样东西。

八五年的长沙高楼没有那么多。

发展比较没有江浙沪和首都快,保留著特色的老街味道。

第二天上午十点,作协的人照常派人过来接人。

找了半天,才在,还以为你们会人生地不熟。”

汪曾祺说道:“比起来风景,每次旅游最重要的还是人文,美食就是人文的一种。”

汪曾祺这话,让李有思想起来了后世的一项经典节目一一《舌尖上的中国》。可惜老登离世早了,不然这节目他可能是真感兴趣了。

“今天去作协”

“对。”

“走吧。”

长沙扫把塘,是作协的位置。

李有思两人走出了汽车,看了一眼人群:“怎么还有人接车啊”

“哦!这些都是大学生,原本说是邀请十多个大学生过来听听课,后面他们一听,又是汪曾祺,又是李有思的,於是人就多起来了——”

“喜欢你们两的人真多啊!”未央感嘆一声。

“我们两写得都俗,所以人家喜欢些,真正的大师曲高和寡。”

“竟然来了这么多人,相当於读者见面会,你们出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古华说道。

李有思突然不太好意思了,这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多读者呢。

相比於『寻根文学”笔会,那时候算是民间组织,基本没告诉媒体,这次的座谈会没什么可以隱瞒,消息传播的还算是比较快的。

李有思和汪曾祺下车。

看著下往前走,和这些学生、青年打招呼,看著人群涌动!

“各位同学们好。同志们好!”

“哎哎,幸会,幸会。”

“好,谢谢支持。”

“........

哇李有思的內心得到了极其大的满足,毕竟才落地就遇到这么多支持的读者,多令人欢喜。

作协带著摄像机,对著两人拍照录像,这放在后世也算是珍贵影像了。

到了礼堂里面,李有思坐在坐前面,和汪曾祺一同坐著,旁边是作协的主席和副主席。

记者、学者无数,礼堂只能承受几百个人,不过丝毫阻挡不了这些文艺青年的热情,未央先介绍道:“这位就是《落叶归根》《我的团长我的团》《追风箏的人》的作者李有思同志,这位是《受戒》的作者,汪曾祺同志。”

“作协特邀两人为各位做一个关於文学创作的讲解,希望大家都认真听讲!说不定你们也能成为下一个汪曾祺!”

“哇!!”

“咚咚咚!”

呼喊声起伏了一会儿,首先是汪曾祺讲话:“嗯——大家好,我是汪曾祺。很高兴来到这里,创作就是写小说,平时写点,然后到了后来再写点,就差不多了。”

“”......

完。

汪曾祺確实不会讲课,他儿子也是进入了文坛虽然不大出名,他媳妇就让汪曾祺教教儿子:“你能不能告诉他怎么写作。”汪曾祺回了句:“我都没人教,不会就是不会..”

其实他有人教,联大的沈从文不算你老师吗

李有思接过话筒,汪曾祺太敷衍了,感觉自己也这么敷衍,要被唾沫喷死:

“汪老师讲的很好,接下来说说我的见解吧,前面我说过写作既要也要,既要突破传统架构,也要融合传统文化。这个我讲过,在笔会的时候,大家可以看看韩少功的《文化的根》他记录过。”

“第二个,作家要抵挡世俗诱惑,过一种清教徒式的生活,以应对长篇写作中漫长时间和技术挑战的问题。这点很多作家都提到过。”

“写小说的时候就是一段长时间的歷练,如果把心分在其他地方是写不出来的。倒也不是一定要各种断欲,只需要你们学会抑制自己。毕竟写作是耗费脑力的事情。”

其中清心寡欲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说过,不少作家確实是越写越寡慾了,阿诚、余华、

路遥当然说得是他们写作的时候需要戒很多欲望,没写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瀟洒“...

李有思讲了几个比较简单的写作的意见。

一点东西漏掉了。

李有思是知名的畅销作家,这种作家的授课机会不多,他们这些作家特別希望自己和他一样写一篇小说,直接进入一流作家的层次了。

第一个环节就是上课,终於算是结束了。

汪曾祺跟著鼓掌:“你讲的好。”

“老头儿,下个环节是读者提问了,你要是不回答,我真没办法了。”

“好好好,待会是我的读者,我就回答,你的读者你回答。”

古华咳嗽一声,稍微稳定了现场的氛围,才开始第二个环节:“

一个三十上下的女人缓缓举手。

李有思记得,这是一个后世在国內不算出名,在国外比较“出名”的作家,残雪一“我想要提问李同志”

李有思一听,头皮发麻!找茬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