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江南士林现状(1/2)
第233章江南士林现状
刘若愚接过內侍急报,大声念道。
“..西南局聚川、黔、偏沅、滇四路兵马,遵循四面迭攻,渐次荡涤方略,
屯兵险要,四面包围,封锁道路,禁绝往来,逐步压缩,耗其资储。
九月初二,困守红崖山寨的逆贼酋首奢崇明,病死。
其部將杀其子侄五人,挟其家眷二十九人,举白旗投降,合计部眾兵丁二千四百七十五人。
奢崇明首级传檄水西,困守火灼堡的水西叛军军心动盪。
九月二十一日,部分水西叛军反正,杀酋首安邦彦及其子侄六人,部將二十一人,开寨门投降,合计四寨一堡,部眾兵丁四千七百五十六人。“
曹化淳带著眾內侍跪下,齐声道:“奴婢恭贺皇上,平定贼乱,安抚西南,
再立不世之功。“
朱由校坐在御座上,指了指曹化淳。
“大伴,御用监拨钱財,犒赏內侍宫女,还有侍卫司的宿卫军校,让大家也跟著一起高兴高兴。“
“遵旨。”
接下来就要调整方略。
朱由校摆摆手,示意眾內侍先起来,他要好好想想。
当初自己对孙承宗等人说,东北缓不得,西南急不得。
东北必须儘快採取有效措施,遏制建奴咄咄逼人的攻势。
否则的话被老奴乘势收编风大就往那倒的蒙古左翼各部,那大明北方边境就永无寧日,会被他慢慢拖死。
所以自己看准机会,冒著巨大的风险筹划了辽瀋奔袭战为核心的冬季攻势,
一举扭转局势。
西南急不得。
那是因为奢安两贼占据的永寧和水西地区,山高路险,交通极其不便。不管调集多少兵马过去,都是石沉大海,很难取得效果。
不如沉住气。
奢安两贼占据的地势天险,对他们有利又有害。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那里山多地少,种不了多少粮食。
粮食、布匹、盐巴等诸多生活必需品要靠外面输入。
朝廷兵马把各条要道修筑城寨,死死地卡住,不放一粒米一颗盐一寸布进去。
奢安两贼很快就抓瞎了。
派兵去攻打官兵把守的要隘,那么官兵打他们有多痛苦,现在他们打官兵就有多痛苦。
加上西南局奉旨拿到了川盐,还得特旨可顺江外销到湖北部分地区以及湖南各州县,西南局的腰包一下子就鼓了。
手里有了钱粮,朱燮元、傅宗龙就有了底气,加上皇上又不催他们,更加沉得住气。
分得一大批黄圃军校毕业的军官和士官,学著新军的例子,开始编练川黔都司的新军。
以山林作战为主,时常派出以队和旗为单位的小股官兵,深入叛区,学习东江镇实践过、黄圃军校总结的游击战和特种战..
一面是粮草逐绝,另一面是官兵小规模的不断侵袭,奢安两贼能撑到这个时候,真的很不容易了。
朱由校回顾了一下平叛的情况,口述封赏。
“.朱燮元封永寧一等伯,荫一子,改迁四川制置使,领四川制置局。
其余四川布政使、按察使、兵马使加制置副使,其余承宣使、布政司参政加制置僉事,一併归於四川制置局节制,统筹商定四川军政事宜。
傅宗龙封黔阳三等伯,荫一子,迁西南局制置使。
西南局制置使移驻昆明,任务为统筹制置云南贵州改土归流事宜,同时筹划对蒲甘洞乌酋首莽氏的攻略。
侯朝柱封镇远二等伯,荫一子,迁西南局制置副使。川黔都司改为云贵都司,一併移驻昆明。侯朝柱继任都指挥使..
传旨给朱燮元和傅宗龙,传达朕的战略调整。“
刘若愚又带著三位內侍紧张地笔录。
“朱燮元所领的四川制置局,主要任务是安抚四川,推进新政,同时对西部的松潘、天全六番、黎州和四川行都司进行改土归流。
傅宗龙所领西南制置局,主要任务是恢復贵州生计,发展云南和贵州经济,
推进两地改土归流,加强边司建设,应对洞乌的侵袭..
为了儘快恢復贵州民生民计,全省免赋税三年,此前播州宣慰司旧地,由四川划拨给贵州布政司。
同时湖广分湖北湖南两布政司,湖南全力建设西部各州县,疏通与贵州的陆路交通,让贵州多一条与外界联繫的通路...“
朱由校很清楚,要想富多修路。
多修路其实就是畅通与外界联繫,降低物產转运成本。让贵州的矿產、山货、木材能够运出去,外省的粮食、布和盐巴也能顺利地转运进来。
现在的贵州,不要说多修路,能把与四川和湖南相通的水陆通道搞畅通就不错了。
大明宽河大捷,斩首建奴上万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浙江湖州乌程县温府,今日又是高朋满座。
闻讯从两浙和南直隶赶来的是縉绅士儒们,都要把温府堵爆了。
只有中过进士、做过四品官的,才有资格走进府门;中过举人的或者做过七品官的,温府门房才会斜著眼睛,勉为其难地收下你的名帖。
只是秀才童生
滚!
穷措大,也敢在新任內阁首辅府门前游荡,小心捉了你们,送到县衙,一张名帖就能叫你们吃上几十板子!
温府厅里,坐著几位当地名士。
坐在西席首位的是前元辅朱国楨。
他是隔壁归安县人,前日被温体仁以及诸位吴兴郡名士请到了府上。
他下首依次坐著申用懋、茅瑞徵、蔡弈琛和潘士遴,以及其他几位当地名士。
申用懋字敬中,苏州吴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比朱国楨的资格还要老,还是万历年首辅申时行次子。
当为三吴名士翘首。
只是他长於实务,擅长边事,疏荐起用李成梁、李如松、杜松等名將,又恢復了戚继光在蓟州镇的诸多防务工事,以及部分军制,结果被清流视为不务正业的怪人,一直得不到升迁重用。
这次內阁六部调整,黄克绩改任他职,兵部尚书出缺,孙承宗、黄尊素等人举荐了他。
这次渡湖而来,就是有事跟温体仁商议,然后相约一起北上。
茅瑞徵,字伯符,也是隔壁归安人士,祖父是嘉靖朝名士,鹿门先生茅坤,
同时他也是温体仁的亲家公。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曾经在治水、漕运、驛站方面上疏献策,有部分举措被採纳,颇有成效。
此前任南京光禄寺卿,这次是接到京师密友私信,连忙南下..
这次他也要跟著温体仁一起北上,出任工部侍郎兼漕运总督。
此职是被孙承宗、周延儒举荐。
他的堂弟叫茅元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