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我是轮转王(2/2)
徐煒猛然间有著一股神圣之感。
相较於汉传佛教以普度眾生为宏愿,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更侧重於自身的修行,以证得罗汉果位为目標。
其尤为注重戒律,强调僧团的清净与修行秩序。
这也意味著,其不像大乘佛教(汉传、藏传)那般积极主动地向外界传播信仰,而是更倾向於內部修行。
柬埔寨的佛教,融合了诸多本土神灵、传统规矩与独特仪式,兼容性极强。
这种特性,使其天然契合统治阶级的需求,在某些方面与儒家有著相似之处,易於为统治所用。
“高僧不辞辛劳前来见朕,朕深感欢喜,诸位请快入座!”
在翻译的精准转译下,双方交流毫无语言障碍。
达旺代表柬埔寨僧眾,表达了对魏王的敬仰与憧憬之情,隨后拿出了僧侣们为魏王加称的尊號:“轮转圣王”。
这是小乘佛教中对君主的神圣尊称,意即君王乃佛教里的轮转王转世,肩负著庇护佛教的使命。
歷史上,诸如蒙古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俺答汗,唐代的武则天等君主,都曾被以转轮王相称。
这不过是佛教惯用的手段,既表达对君主的臣服,又试图以此拉拢君主。
一如藏传佛教自乾隆之后,便尊称清朝皇帝为“文殊大皇帝”,將其视作文殊菩萨的化身。
对此,徐煒坦然接受。相较之下,还是佛教深諳此道,而某教(此处模糊处理敏感宗教词汇)连个类似的尊称都没有,毫无恭顺之意。
徐煒对僧王及僧团长老们態度颇为客气,详细陈述了魏国在柬埔寨推行的佛教政策。
他明確表示:將会每年拨款资助僧侣学院,用以培养优秀的僧人。
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僧王』这一称呼,世俗意味过重,朕以为可改称僧首』,僧以为如何”
僧王达旺微微一笑,道:“此不过是他人转译之词,贫僧身为出家人,於虚名並无执念。”
这便算是应允了。徐煒面露微笑,心中暗自思忖,虽然只是名称的改变,但其背后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僧王”隱含与国王平起平坐之意,在柬埔寨或许可行,但徐煒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岂容有人地位与之平行
条件既已谈妥,接下来的谈话自然顺畅起来。
徐煒进一步说道:“僧首之地位,可比照正一品官员,享受国家俸禄供养!当然,僧团长老们亦同等待遇,可享正五品官员的待遇。
“这—.”几位僧侣面面相覷,一时间不知是该拒绝还是接受。毕竟,从表面上看,这对他们极为有利。
徐煒深信,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
长老们享受朝廷的优厚待遇,自然会倾向於魏国,这是一项长远且有效的策略。
些许钱財的支出,又何足掛齿
“谢陛下隆恩!”达旺代表僧团欣然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