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族群(2/2)
说完,他又询问起二人的特长。
“我们不会种地,也不是工匠,只会在码头扛包。”
“哦,力夫!”男人点点头,在他们职业的表格下填上“力夫”二字。
而在那厚厚的登记本子上,“力夫”一栏的人数占据了七成,余下的则是种地、搓澡、剃髮、船匠学徒、竹编等各类职业。基本上都是在江户混不下去、看不到希望的人。
长崎停留了一天时间,从北方又驶来两艘船,运来的都是朝鲜人。船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十二艘,人数也达到了三千来人。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略显无聊的学习时光。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汉话,尤其是在大米饭和肉食的诱惑下,大家学习动力十足。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船队终於抵达了古晋港。
这时,所有人被告知,每个人都有娶妻的机会,但需要出钱购买。十块钱就能娶一个老婆,这可比江户城便宜太多了。
“要是没钱呢”二郎兄弟忍不住问道。
“南洋银行可以贷款给你们!”男人感慨地说,“年息五厘,跟白送差不多!”
精明的江户人立马算出了利息,一个个兴奋起来。相较於江户城的借贷情况,这信用贷確实如同白送一般。
二郎和三郎喜极而泣:“终於可以娶老婆了!”
解决了娶妻的问题后,官府紧接著又对大家的职业和生活安置做出了安排。种地的被安排到农场,有手艺的进了工厂,或是当了手工业学徒,不一而足。
“每人十块安置费!”公差继续说道,“这是魏王的恩典,此次是无息贷款,五年还清就行。”
眾人按手印、签字后,十块钱安置费便到手了。
紧接著,兄弟二人租了房子,等了三五天,两个本地女子便被送了过来。女子模样普通,但確確实实是女人。
虽然每人背负著二十块的债务,但二人却丝毫没有忧虑。毕竟魏国的粮价还不到江户的一半,养活一家人並非难事。
“早就应该来魏国了!”兄弟二人抱著妻子,满脸都是喜悦。一时间,对魏王的感激之情充满了胸腔。
“朝鲜那边的移民也还算顺利,各地都巴不得流民少一些—”刘远山轻声匯报著,“日本这边更是顺利,已经建立了航线,每年预计可运送十万民眾。”
“要一视同仁!”徐煒神色凝重,沉声吩咐道,“同时也要推进汉化,將他们打散,不要让他们聚居在一起。”
“臣已经在办了!”刘远山笑著道:“土女已经优先分给他们,让他们安家落户,如今都对魏国感恩戴德呢!”
迁移日本、朝鲜民眾过来,不仅因为他们容易被汉化,也是因为他们在南洋属於少数派。
换而言之,其必须团结在汉人周边,才能保有果实,活得舒服。
谁都知道,偌大的魏国,实质上是在对土著的清剿、驱逐、压迫的基础上建立的。
可以预想,这样的民族压迫还会不断持续,南洋地域庞大,在大清移民不够用的情况下,这两国移民就是汉人群体的有益补充。
同时,打乱婆罗洲的族群结构,越是复杂多样了,就越不容易团结,日后独立的可能性就越低。
经济控制加上族群因素,徐煒感觉自己在预防婆罗洲独立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