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华人心气(1/2)
第234章华人心气
巴达维亚,这座荷属东印度的核心之城,宛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数不尽的財富匯聚於此。
歷经几百年的沉淀与积累,它已然成为南洋地区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
种植园里繁茂的作物、手工业作坊中精湛的技艺,以及香料贸易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皆是荷属东印度引以为傲的王牌。
王百川乘坐著马车,缓缓驶出巴达维亚城,此时,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烘烤著大地,他身上的绸衣早已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后背。
內城是富人们的聚居地,欧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教堂的尖顶直插云霄,园里繁似锦,沟渠清澈见底,石板路乾净整洁,行人悠閒漫步,警察们迈著整齐的步伐时刻巡逻。
外城区呈现出一片杂乱之象,黑帮分子横行无忌,小偷在人群中伺机而动,还有浓妆艷抹的妓女穿梭其间,与內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百川作为魏国驻巴达维亚的武官,因其华人身份,刚一出现在外城区,便立刻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警察们迅速围拢过来,对他进行盘查。王百川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耐心配合检查,待警察確认无误后,才得以放行。
马车径直驶向位於外城区的南洋银行,王百川从银行取出一千荷兰盾,隨后直奔码头仓库。
在那里,他指挥著將两车小麦装上马车,沿著笔直宽的大道,向著乡下进发。
这条大道乃是荷兰人为了便於统治而修筑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於抵达了目的地一一一个名为新乡的村镇。
新乡约有200户人家,是汉人与当地土著混居的地方,其中汉人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客家话成为这里的通用语言。
车队的到来,瞬间打破了村镇的寧静,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著热烈的欢迎之情。
尤其是一位领头的青年,兴奋地欢呼道:“王大人,您可终於来了!”
“放心!”王百川微笑著回应,“答应你们的事,我自然会说到做到,大家不必担忧在青年的引领下,车队缓缓驶入一处院落。大门关闭后,院內只剩下蓼蓼几人。
这位青年名叫陈家乐,二十来岁的年纪,浑身透著一股年轻人特有的血性。
新乡原本是华人和部分土著和谐共处的聚居地,然而,荷兰人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其中挑拨离间,致使居住在山林地区的土著部落对华人村庄虎视耽,每隔几年便会前来劫掠一番。
无论是色彩斑斕的衣服、生活必需的盐巴,还是精美的陶器,都成为土著们凯的对象。
一旦习惯了通过抢劫获取这些物品,他们便难以戒除这种行径。
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袭扰,让华人的人口一直处於微弱增长。
原本新乡的华人们在长期的骚扰下,渐渐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实。
但隨看魏国的建立,海外华人的心气为之一振,儘管在当地的地位提升或许並不显著,但在心理上,他们已对土著形成了一定的心里优势。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家乐结识了王百川,並向他倾诉了新乡面临的困境,请求援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