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偷师

第三百八十六章 偷师(1/2)

目录

吃完早餐到了办公室,任颖便又递来手里一直抱着的文件盒。

“这几个是我最近筛选出的合适人选资料,武总也帮忙搜集了一些资料,还算比较全面,你看看。”

这才是她今天要汇报的最重要的事。

陈学兵立马露出感兴趣的笑容,搓了搓手,以开盲盒的心态打开文件盒,抽出了第一份资料,细细查看。

他把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推给了蔡志坚和武捷思,自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ARM总部的筹备人员上周末已经来上海了,要对ARM中国进行一次完全的公司结构整改。

这次整改,ARM没让陈学兵一方参加,但在为期一周的整改之后,双方的合作就算正式开始了。

后续如何偷师,林斌给了一些评估,认为目前无论是奇点还是展讯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件事要打开思维,在全国去找帮手。

文件盒里,便是目前中国相关人才的密码。

陈学兵细细翻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

但表情是逐渐凝重。

“尹志尧?不行不行,中微半导体是专注设备的,而非芯片设计,而且他们既然在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打专利官司,肯定在FBI的监视名单里!”

“魏少军也不行,他是清华微电子所的所长,清华实验室采购的每一台ASML光刻机都需要向欧盟申报最终用途,知道吗?而且他们缺乏大规模流片实战经验,要能找清华,我会想不到?”

“邓中翰这个人我关注过,跟陈老师他们团队差不多,以前在硅谷开过半导体公司,做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的,回来以后搞了这个中星微电子,主流产品也是数码相机CMOS芯片,他们的轨迹里面没有CPU架构经验。”

陈学兵一一否定。

中微半导体和中星微电子前世被简称“中微”和“中星微”,名字非常接近,他前世曾疑惑过,也刨根问底地查过,有些了解。

尹志尧是美籍华裔,曾是美国应材的副总裁,归国后搞的中微半导体是做等离子刻蚀机的,属于光刻机的下一步,按照光刻机“画”的图案,用等离子体在硅片上精准蚀刻出凹槽或孔洞,完成芯片的立体结构。

中国的刻蚀机没被卡过脖子,反倒一直走在世界先进制程,核心原因就是中微半导体。

而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在摄像头芯片领域也很争气,前几年把图像传感、处理、压缩于单一芯片,约等于摄像头芯片的“Turn-key”,技术被飞利浦、三星、罗技等国际品牌采用,与展讯同在去年拿到芯片设计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还有一个“上海微电子”,是国家队,02年成立的,是光刻机的整机集成厂商,在他重生前完成了28n光刻机的良率爬坡测试,完成了成熟制程的全链条,并解锁了14工艺。

(FFET:一种立体结构的“鱼鳍”状晶体管,解决了平面结构晶体管技术止步于20n的问题。)

他们很优秀,但这不是他们能帮忙解决架构问题的理由。

芯片领域,架构是架构,设计是设计,协议是协议,材料是材料,光刻是光刻,刻蚀是刻蚀,封装是封装,里面有互通的领域,但各自也有难以突破的知识体系断层。

芯片设计流程是:规格制定(定义芯片功能)→架构设计→RTL编码(零件加工图)→功能仿真→逻辑综合→物理设计(模块位置)→时序验证→交付光刻图纸→流片→制造。

制造流程是:光刻机画图→刻蚀机挖沟→清洗杂质→填充金属→抛光表面→重复几十次→成品芯片。

就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半导体代工企业,也不能做到制造流程全覆盖。

首先它不是制造材料的,光刻机方面也只是采购商,如果要制造光刻机,找中芯国际没用,中芯国际只能提供光刻机的应用场景和工艺验证。

其次中芯国际目前在高压工艺(显示驱动芯片)、射频工艺(RFIC)等特色技术也不成熟,在先进封装领域能力也十分缺失,这直接带来了部分芯片的性能低下,比如通信基带,展讯在能找台积电的情况下绝不会找中芯,尤其是先进制程。

想自主生产出任何一种半导体产品,都必须在相对的领域找到精准的切入口进行发力。

而从任颖提供的资料来看,她对半导体的了解似乎还在“他们是同行,应该都能帮上忙”的笼统程度。

不过这也不能怪任颖。

半导体行业的信息本来在中国就很闭塞,陈学兵的深入了解也是从最近一年开始的,这是基于他能调取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并且十分关注半导体的情况下。

在一年以前,他也只是个对半导体分类模糊而笼统的白。

像任颖这样的聪明人,要建立认知是比他更容易的,陈学兵并不心急,思索一会提出了指导意见:

“你对半导体要做全面了解和行业细分,另外你跟武捷思一下,把后藤美树从展讯调回来,加入他的市场情报部,我以后要获得的资料必须经过国际法律和技术方面的分析。”

任颖愣了一下,蹙眉道:“可是她是日本人”

陈学兵挠了挠头:“以后我们必须用上外籍人员的力量了,后藤美树对国际法律熟悉,这大半年又在展讯工作,经过上次出国之行,我认为她比较了解半导体行业情况和国际进展,这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信息安全方面你跟武总提一下,武总会注意的。”

他起初不想招募外籍人员进入关键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才在目前阶段科技工作中有不可替代性,他现在也不得不妥协了。

“知道了。”任颖通过陈学兵的态度变化,默默作了个学习计划表,思考一会,又道:“那个.最后一份资料,应该有用。”

“我看到了,龙芯的胡伟武,确实有用。”陈学兵翻出那份资料,点了点头。

这份资料里面,龙芯的总设计师胡伟武应该是最能消化ARM技术的人。

2002年主持设计中国首颗MIPS架构的通用CPU龙芯1号,2004年龙芯2号通过分析DECAlpha芯片结构,独创“动态流水线”技术,2006年龙芯2E性能达到了PentiuIII水平。

PentiuIII,奔腾三,99年上市的,目前在国际上属于怀旧版了,大概就是能玩CS1.6的程度。

但人家能从头开始搭建出对标奔腾三的产品,明对MIPS架构和精简指令集是吃透了的,MIPS不好用,人家能够用更粗的笔画出同样精细的画,这就是水平。

目前龙芯已经用上了90n制程,朝奔腾四进发。

而且胡伟武战略眼光超前,资料提及,他曾公开呼吁“中国必须建立自主指令集”,在科学院内部报告中指出“ARM授权是裹着糖衣的陷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