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第一火头军 > 第267章 帖木儿汗国

第267章 帖木儿汗国(1/2)

目录

秋日的阳光本该是温煦的,洒在皇城金色的琉璃瓦上,却折射出冰冷的寒芒。

菜市口的石板地,被水冲了一遍又一遍,可那股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依旧顽固地钻进每一个路人的鼻孔里。

韩国公李善长,这位开国元勋,淮西集团的首领,被以“胡惟庸案”余党的罪名,连同家眷七十余口,一并处斩。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整个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朝堂,都笼罩在一片死寂的阴影之下。功臣勋贵们噤若寒蝉,上朝时连头都不敢抬,生怕与龙椅上那双愈发浑浊却也愈发锐利的眼睛对上。

东宫之内,太子朱标枯坐一夜,望着窗外那轮惨白的月亮,心头一片冰凉。他曾数次为李善长求情”。

南方的天空,阴云密布,血雨腥风。

而在千里之外的漠北草原,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秋高气爽,草色金黄。

经过数年的治理,朱棣的铁腕与互市的红利,已经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曾经的部落仇杀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祥和与富足。

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牛羊,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们的帐篷里,有了从北平运来的铁锅、茶叶和布匹;他们的孩子,不再因严冬而夭折。

捕鱼儿海的互市,如今已是草原上最璀璨的明珠。一车车的皮毛、牛羊、战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又换走一车车的粮食、铁器、丝绸。

燕王府的规矩,就是草原的规矩。顺从者,牛羊满圈;违逆者,尸骨无存。

北平,燕山学宫。

朗朗的读书声,从一间间宽敞的教室里传出。

一群皮肤黝黑、身形壮硕的少年,正襟危坐,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背诵着汉人的兵法。他们的汉话,虽还带着些许草原口音,却已字正腔圆。

角落里,曾经那个桀骜不驯的巴特尔,如今已长成一个身高近七尺的壮硕青年。他手持毛笔,在一张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虽不算好看,却也工整有力。

旁边的朱高炽,体型愈发敦实,他看着巴特尔的字,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巴特尔,有进步。晚上加个鸡腿!”

巴特尔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瓮声瓮气地说道:“谢世子!都是燕王大人教得好!我阿父来信说,今年冬天,我们部落一只羊都没冻死!他说,这都是燕王大人赐予的长生天的福泽!”

他的眼中,没有了初来时的茫然与恐惧,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崇拜与忠诚。

在这里,他们吃得比在部落里好,穿得比在部落里暖,学到了能让部落强大的本事。他们亲眼见识了饕餮卫那如同山岳般不可撼动的力量,也感受到了燕王府那言出必行的威严。

这群曾经的草原狼崽子,正在被朱棣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身体到灵魂,彻底驯化。

然而,平静的湖面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捕鱼儿海互市,最大的商行“燕来商号”的后院。

一个精瘦的伙计,正压低了声音,向着正在算账的掌柜汇报。

“掌柜的,最近有点不对劲。”

掌柜头也不抬,拨着算盘珠子:“说。”

“最近从西边来的商队,越来越多了。口音很怪,跟瓦剌人不太一样。他们出手阔绰,买的都是上好的皮毛和战马,但问的问题,却不像是正经商人。”

掌柜的动作停了下来,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问了什么?”

“他们对草原上的牧场分布、水源地、各部落的人口和能出动的骑兵数量,打听得特别细致。尤其是瓦剌部,他们的人几乎天天都跟瓦剌的头人混在一起喝酒!”

掌柜的心头猛地一沉。

他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燕王府情报网在草原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很清楚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

“把他们的人数、相貌特征、接触过瓦-剌部的哪些人,都给我详细记下来!”掌柜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立刻!”

“是!”伙计领命而去。

掌柜走到后院的鸽笼前,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竹筒,将一张写满了密语的薄绢塞了进去。他打开鸽笼,一只神骏的信鹰振翅而起,化作一个黑点,消失在飞往北平的天际。

这套高效的情报传递系统,是朱棣耗费巨资,模仿锦衣卫建立的,其效率,甚至比朱元璋的亲军还要快上几分。

北平,燕王府。

范统正抱着一只巨大的烤羊腿,啃得满嘴流油,不时发出一两声满足的哼哼。

一只信鹰从天而降,落在他面前的桌案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