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俺没挖人啊,都是主动求收留的(1/2)
徐州向西南方向经过安徽亳州进入河南,是通往豫,鄂大后方的重要路径之一。
其中李学文部走的这条撤退道路,由于道路比较宽,有利于保持建制,收容部队和转运物资,是右翼主力部队撤退的必经之路。
收到德公的电报后,李学文立刻命令任运良带军部参谋以及原师部直属团,组成一个精干的“前线收容补给指挥组”。
指挥组配备足够的辎重部队,火速返回亳州,出亳州沿着走过的撤退道路,成立临时的物资收容补给点,为突围部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长官对于本次帮助兄弟部队突围行动相当重视,连着抄了几个兵站站长的家,拿着抄家钱采购了大批的粮食,又从中央一军后勤处拨付了大批的罐头药品,全部交给‘前线收容补给指挥组’使用。
这手笔,在物资普遍紧缺的突围路上,堪称豪横。
接下命令的任运良携带着大量的人员物资,逆着人流,快速返回毫州,并在毫州以东通往徐州的关键道路上,迅速设立了数个规模不的收容补给点,以及必要关头可以顶上协助阻击的警戒部队。
收容补给点刚建好没几天,就迎来了第一波从徐州方向撤退下来的部队。
留守第一线的‘救国救民项目组’主任沈图南,听有部队撤了下来,兴冲冲的从补给点内跑了出来。
只是远远的扫了一眼行军队伍,脸上兴奋的表情就瞬间消失,对着一旁的中尉文书温明杰嘱咐道:“看到这种行军队伍严整的,只要简单的给点吃喝就行”
“这种部队建制齐全的,没必要浪费太多资源,按标准,每人两个杂粮馒头,一勺乱炖,让他们稍作休息就赶紧上路,别耽误时间。”
李长官从来不干赔本的买卖,接应突围部队,给突围部队提供吃喝都没问题,但是多少要收回些成本。
这些人穷的都快当裤子了,身上除了那几条破枪以外,也没啥值钱东西,唯一能让李长官看的上眼的,也就是老兵和技术兵种了。
温明杰心领神会,立刻跑着去安排。
待行军部队到达,补给点从附近花钱雇来帮工的大婶们立刻忙碌起来,按照标准分发着馒头和乱炖。
第一批撤退到这里的部队,是和中央一军在徐州战场上有过两次合作的孙连众的第2集团军的先头部队,集团军直属侦察营。
西北军是出了名的穷,不止武器装备差,伙食上也是差的离谱,主食吃的是杂粮窝头,能照见人影的高粱糊糊,就着盐水煮野菜就是一顿,就这还只能混个半饱。
至于肉?那是逢年过节都不敢想的东西,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油腥。
中央一军为他们提供的这些基础伙食里,炖菜虽然没有猪肉,但也是加了猪油的,菜汤里难得的飘着油花,馒头虽然是杂粮馒头,但里面也掺杂了部分白面。
这些远低于35年制定的陆军伙食标准的饭菜,对于第2集团军的士兵们来,却已是难得的美味了。
那菜汤里漂浮的油花和馒头里掺杂的白面,在他们眼中简直是无上的奢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