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钢铁基地(1/2)
河北开发基金还没开售,李长安抛出来两个大项目。
邯郸钢铁城,兖州冶炼中心。
邯郸附近有煤有铁,自来也有基础,只需换了设备,再行扩建即可。兖州就麻烦了一些,本地有煤,铁矿却在泰山的窝子莱州,还要兴修道路。
两个项目一块发包,每个项目都超过百万。
聚集在开封的矿山世家们都疯狂了,这不是天上撒钱嘛,这一次,一定要中最大的标。
来到新东京营造衙门,这边是投标的地方。
取了标书,众人这才开始头大,原来想包个活儿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邯钢的总标包括:矿山、机械、道路、工人营地、商业维持、产品销售等等一共十六大项。
光机械一项看着就头大,“科学院全新坩埚炼钢炉及配套技术一套”,价值三十万贯。好在包安装调试,承诺一年内投产,两年内达到目标产能,三年完成既定耗能与产出比。
矿山开采要求也不低,需要三万人,并且采购财经汇旗下商行的各种挖矿设备,不少于十万贯。
这招标令人前所未见,本意是来挣钱的,可却拿了钱也要去买李氏财团的装备产品。
可大家也不敢含糊,反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李长安已经提前给计算好了利润,保底中标方利润不低于百分之十。
三年诶,三年百分之十,真他妈低!
放印子钱,利滚利,三年都能一变二了,大家掏干家底,自然不是为了陪李长安做慈善的。
秘密就在一个词——扩张。
工业是能无限扩张的,并不拘泥于一年四季,或者商铺的早开夜停。
矿坑可以不断的加,高炉可以一座座的修,工人可以一批批的招,至少在十年之内,项目拥有无限增长的可能性。
谁第一批中标,谁就拥有后续追加投资的优先权。
一处完全遵循商业逻辑的生意,一处不受官府小吏纠缠的营生,这是多么稀缺的珍宝啊。
干了!
几百家经营矿山的豪门商号陆续拿了标书,各自串联,找人一起夺标。
开封城中,兴起一阵工业热。
开封府,户曹。
苏轼进屋,将一领新官衣扔给户曹录世参军,“你,以后就是开封十万厢军的新总裁了!”
“我?”左司录事都懵了。
“对,就是你!李长安大兴工程,正缺人手,我开封十万闲人,正好拿来赚钱!”
参军赶忙出来把住苏轼的手。
“府尹大人饶命,下官刚三十有六,膝下儿女年幼,不堪远任啊!”
“不干可以,脱了衣服,去吏部候职。”
苏轼管你这个那个的,让他平白养着十万厢军,只管种田修路修堤,这不是耽误他政绩么。
有了李长安新打造的各项工程器具和耕田农具,再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工储备了。
都给老子出去赚钱,李长安的钱不赚白不赚。
半个月,两个项目评标完毕,中标者开始干活了。
首先第一项,重搭黄河浮桥。本来陈桥驿就是有浮桥的,南北运兵运粮,一向凭借此物。
只是浮桥是双船底,都是五石的小舟,承载能力并不好,而且每年通行限时。往来商客排排队也就忍了,要是长期占用运输物资,怕是朝廷又要闹。
荆州一伙商人中了这个标,立即采购物资,招募人手,兴建作坊。
他们也学了李长安的发包之法,组了一个供应商体系,为他们提供各式成品、半成品。
只用了十日,便造出了四百条五十石的平底水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