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天津城1(1/2)
不多时日,北方传来消息,辽国南京府兵马调动,或意难侵。
朝堂一日三惊,探马往复,有如织梭。
辽使上奏,或半月,或十日,辽国将有特使到来,商讨辽宋岁币之事。不必紧张,南院大王春猎尔。
果然,七天之后,辽国特使耶律汉蒲到来。
第一件事,上告大宋太皇太后和小皇帝陛下,你们北军寻衅滋事,乱我商道,不给个说法,大王要亲自讨个公平。
第二件,去岁我大辽贩马七千匹至宋都,卖得金钱三万余贯,至今无法购买器物返回国境,也请给个说法。
第三件事,辽宋协议,每年给钱十万贯,绢二十万匹,运抵中京,去年给迟了,作何解释?
如今,大王领三万精兵,枕戈待旦,陈兵武清。
本使来日,大王交代,若一月之期不能返还,则大兵南下宋之河北东路自取。
军政归枢密院,外交归礼部,曹圣人立马召来两部人马问话。
礼部说,辽臣年年抗议,不是说盐淡了,就说米咸了,商务摩擦从来不断,绝非近日所有。
至于说辽人卖马买了东西运不回去,这事儿您得问户部,我这该开的手续都开了。
总之,礼部不背锅。
我们老大张方平西北杀贼,你们欺负人是不是,可我们剩下的也都是好汉。
既然不是礼部的事儿,那就问枢密院吧。
信安、保定、安肃,三军乃是枢密院监管,辽使说咱截人商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枢密院北房总管一顿翻腾,找出来几份抄报。
是有这么回事儿,去年秋,辽人商队不遵宋辽澶渊之盟,竟然要亲自贩马南下,所以让安肃军给截了。
但这属于照章办事,两国都不允许直接派商队入境,以防间谍,怕伤了和气。
他们买东西却运不回去这事儿,你最好还是问河北转运使,我们枢密院也不管做买卖。
曹圣人问,岁币又是咋回事儿啊,现在是谁在负责?
富弼起身,这事儿归政事堂。
去年南国大雨成灾,淮南也汪洋一片,夏税都没法收,所以岁币才迟了。
但也没迟多久,前后差二十几天而已。
盟约百年来,差半年的时候都有,去年这点时间差不算啥,我看辽使就是找事儿。
接着,就是双方开始打嘴巴官司。
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由,唇来舌往,吵成一片。
等李长安听着消息,已经是当日朝廷下值了。“辽人买的东西还没运回去,这可都过年了。”
秘书翻了翻档案,递给李长安。
“我司提供过采购和托运服务,辽蛮拒绝了,嫌贵。”
李长安一看这也不贵啊,才收了20%的运费,天地良心,就是自己人也就这个折扣了。
“为何嫌贵?”
“辽蛮贩马而来,牲口自带腿脚,沿途又有我商社草料配合,自觉贩运之利易得!”
哦,是这样啊,那活该!
给便宜你都不占,吃大亏了吧。
秘书说倒也不是,人家雇了咱们的车队,用了咱们的通关手续,确实降低了成本。只不过么,行至保州,被截了。
抢劫?
截断!
怎么回事儿?
安肃军不是朝廷指定榷场么,想抽税,辽人不给,说在开封已经交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