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财富动人心(2/2)
上任当天,哥们蹲墙角哭了一炷香时间还多。
自由的空气如此香甜,虽然只一墙之隔,但终于脱离了十二个时辰被俩大汉夹心儿的日子,太解脱了。
而且,自己又能指挥别人了。
陛下选了一批不合格的淘汰武学生,分配给他当队员,一共十二个,号称十二落汉。
韩琦知道消息后,派人送给李长安一副古画,内容是一头老虎正在没入山林。
唐朝的,作者叫“吴道子印”,还特么整个日本名。
拿给钱韦明欣赏,这家伙土匪上身,居然给抢了。好在给解释一番,说韩琦之意,是自己要隐退山林,以后不争了。
行吧,一副破画,反正也不会欣赏。
等回家跟媳妇富柔一说,让人好顿笑话,此画名师大家所作,一尺要一千金。
伤心,心痛,香菇。
在伤痛之中,他忽然来了灵感,“古画,古诗,古书,......”,托古改制咱不行,但托古致富呢。
第二天,召来俩记名弟子。
你们去坊间采风,琢磨点跟技术相关的案例,农业养殖种植,或者机械方面的,都可以。然后托言从古书中寻得秘术,让人发财致富。就这么写,肯定大家爱看。
你说新发明,大家自然担心没那个脑子。
你要说书中自有发财路,那人们可就要认真学习了,不就是个运气的事儿么!
恰巧,欧阳修、钱韦明他们也攻克了人物传记难关,雄文初就,读之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好,就按照这个风格体例。
正式开始吧,递帖子去找薛皓,咱们好好给大宋百姓介绍一下他们的财富偶像。
欧阳修却反对,世家太沉重了,犹如贵族高高在上,离世人太远。无论怎么编撰,都不具有白手起家的故事传奇。
咱们就用张广和,张广孝兄弟吧。
家仆出身,学识也不高,一朝入商海,独占潮头上,这故事太特么励志了。
再加上惠民钱行已经跃升为京畿路第一,广有市场声誉,群众基础深厚,此故事一出,必然轰动大宋。
要说眼光,全大宋所有人加一块,不一定能抵得上一个欧阳修。
行,那就信你!
三日之后,全刊定稿,付梓印刷。
熙宁三年春,二月十八,大宋财富报正式在京发行。首印三千份,酒楼商行共一百个出售点,半个时辰售罄。
报纸出街两个时辰后,全城轰动。
“大宋最年轻富豪,最励志的白手起家,最快的财富造梦。张广和,十九岁,从一介仆役,仅半年多时间,创造财富神话,如今身家千万钱。”
“快,叫乐膳坊的姑娘们都起身了,排练。张广和老爷今天要在咱们这宴客!”
登报成名人了,光宗耀祖的美事,作为主人,张文彬大发雄威,从腰包里抠出来十贯钱,要给家生子张广和、张广孝抬身份,特举办宴席会客,邀人见证。
普通人看报,瞧见开篇的人物传记,不过心生羡慕而已。
想走上这登天阶梯,得先有一个贵人,能成为李长安李财神的心腹才行。
大家爱看的是末尾这篇儿,《食神之书中自有黄金玉》。讲一个叫乐凡的密州年轻人,读书不成,学武不就。家在唐湾,种地还不打粮,风急浪大,下海也不敢去。
一日忽得旧书一本,言有食鱼无刺之法,细细思索,反复实践,居然叫他复刻成功。
鱼难远贩,多了便要腌成咸鱼,朝廷还要加课一笔盐税。
是以无论海码头还是河码头,鱼越多,反而越贱,渔民苦不堪言。
乐凡得此古法,变卖家产,买来器具,广收鲜鱼,制成鱼丸来卖。加了盐,又煮熟了,不怕腐烂,能运五百里。
至此,密州得一新产业,鱼获不再怕多,反而闲置妇人也得了工作。
两三年之间,乐凡从一破落书生,积累财富至万贯。
修桥铺路,救济灾苦,还被密州观察使举荐到朝廷进行表彰,得了儒林郎的敕封,好不荣耀。
这故事迅速流传,关键是很有可操作性。
找个秘方、秘技、秘术,然后就能发财授勋,光耀门楣。谁不想,谁不爱,谁能不动心?
当天下午,开封的旧书摊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顾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