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交锋(2/2)
请客的人被客人逼住了,而且似乎还要问罪的意思。
韩琦站起来,换了个位置,坐到酒具边上,挑了半天,选了个相对朴素的浮雕银龙杯。
不过他没倒酒,而是拿着杯子在指尖赏玩。
“裁并老弱,嗯...,两千万贯军资啊,想一口吞掉,吃成个胖子.....”
韩琦在那里自言自语,眼睛并不看向别人。
“以为糊弄了几个老头子,搭上了京中权贵的线,就以为天下无敌了。沐猴而冠,上蹿下跳,敢在我朝根本大业上动脑筋。恕老夫眼拙,你李长安到底有几颗脑袋?”
哗啦啦...
他大袖一拂,将桌上酒具瓷盘扫落一地。
然后将手中杯子安稳的放好。
“桌上太挤了!”
说着,从怀中掏出来一个银制酒壶,自斟自饮了一杯。
“我这有份札子,送到政事堂,告诉他们,我不同意裁军!”
有参军过来,将一封封好的书信塞入李长安怀里。
出得帐篷,上了马车,刚走了一段,崔大崔二跟上来,钻进车厢。
“禀少主,我二人估算,此次大军应在一万五千之数,两千老弱,其余皆是虎贲精锐。”
“靠,果然被富公猜中,这老小子是真想逼宫。不过现在惨了,不光两宫太后,估计他看我和王安石也不顺眼。”
带着一万三千精锐边军回来,别说驱逐两宫,就是更立皇帝也够了。
果然是北宋第二狠人,怪不得人家叫他韩老虎。
这事儿还得回去找富弼商量,他们上一代政治家的关系比较特殊,或许事情还能有缓和。
马车疾驰,十几里的路,跑了不到半个时辰。
到了内城官衙,富弼还在文德殿,他只能先等一等。
这一路他脑筋转了好几个弯,始终觉得韩琦的动机不合理。他又不是军头,对军费那么敏感干什么?
难不成,这老头子对年轻时未竟的事业仍然耿耿于怀,想要收复西北?
不太可能,如今财政几近崩溃,国内经济危机频频,作为一个执掌中枢十年的老臣,不会看不出来。
他到底要干什么,难不成是为了捞钱?
这跟历史记载的不一样啊,庆历老臣里,除了文彦博生活比较浮夸,其他几个人可都是克诚君子。
等着无聊,他翻起来富弼桌上的一份奏章。
写奏章的人是苏轼,内容是对马政案的阶段性调查结果,上面罗列了一些深度参与官员。
有几个名字被涂黑了,墨色浓淡与其他字迹不同,明显是后盖上去的。
迎着光,恍恍惚惚,能看到起手是一个“撇”。
这人是谁?
他对大宋名人之外的人不熟悉,猜了半天连姓氏也猜不准。没关系,到时候自己找苏轼问就行了。
掏出韩琦给的信,他想着,能不能先自己看看。
刚要拿信刀撬开松香,就听外面有人提醒。
“......相公,小李学士在书房等着呢......”
富弼安步当车,不急不忙,扇着扇子,缓缓走进书房。
李长安起身倒茶,假装前去搀扶。
“相公,出师不利,让韩稚圭给我撵回来了。”说着,把韩琦的书信递上。
“哈哈,老虎的屁股不好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