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380:奇迹

380:奇迹(1/2)

目录

十一月的京城,寒风渐起。

从洛杉矶载誉归来的王盛,几乎没有片刻停歇,便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到十一月底《博物馆奇妙夜》正式开机前,他的精力主要聚焦于两件核心事务:确保新片筹备万无一失,以及为即将远航北美的《功夫足球》绘制详尽的航海图。

《博物馆奇妙夜》的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怀柔“成龙快乐园”内的“中华文明博物馆”主体建筑日新月异,内部结构初具雏形。

王盛带着核心主创团队,频繁往返于京城办公室与怀柔工地之间。

这一日,北风凛冽,王盛裹着厚实的羊绒大衣,亲临施工现场。

巨大的工棚内,各地汇聚而来的工匠们正在最后调试影片关键场景所需的各类仿古道具,从按照1:1比例复制的秦始皇兵马俑,到精巧复杂的古代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再到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兵器、礼器。

空气里弥漫着木材、油漆和金属混合的气息,敲打声、打磨声、调试电子元件的滴答声不绝于耳。

导演团队成员霍健起、陈国惺和美术指导正拿着设计图,与道具组负责人激烈讨论着“汉代展厅”穹顶星空图的材质与灯光效果,力求在银幕上呈现出既符合历史想象又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奇幻氛围。

“王总,”霍健起见到王盛,连忙迎了上来,搓了搓冻得有些发红的手,“您看这个‘活’过来的青铜鼎,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外部做旧效果,结合得怎么样?运动起来会不会显得突兀?”

王盛俯身仔细查看那个半人高的青铜鼎模型,内部复杂的连杆和微型电机隐约可见,外部则布满了精心雕琢的铜绿和锈迹。

他示意工人通电测试,只见鼎身上的饕餮纹路在轻微的马达声中仿佛活了过来,缓缓蠕动,双目位置甚至亮起微弱的红光,既诡异又充满神秘感。

“动作再舒缓一些,要有一种‘刚从千年沉睡中苏醒’的滞涩感,而不是现代机器人的灵活。”

王盛指点道,“灯光颜色可以再偏幽蓝一点,增加神秘气息。我们是在创造‘魔幻现实’,要让观众觉得这些东西在博物馆夜晚‘活过来’是可信的,细节必须经得起推敲。”

他又巡视了其他几个主要场景的搭建进度,对“唐代丝绸之路”展区的香料气味模拟、“宋代市井”互动投影设备的调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面对庞大的布景和繁复的特效准备,王盛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对细节的苛求。

他深知,这部投资巨大、旨在定义华语奇幻大片新标杆的作品,任何微的瑕疵在巨幕上都可能被放大成灾难。

“与成龙老师那边的档期最后确认了吗?”王盛问身边的制片主任。

“确认了,陈自强先生回复,《燕尾服》那边十二月前一定杀青,成龙老师十二月第一周就能进组。”

王盛微微颔首,随后又与特效团队对拍摄设备进行一番磋商。

……

对于《功夫足球》远航北美的事宜。

王盛让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成立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海外发行战略组”。

他没有直接给出具体方案,而是先定下了基调和大方向。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核心挑战与机遇分析、核心战略定位、本土化执行方案、阶段化营销路线图、特色渠道开发、风险评估与应对、团队建设要求、预期目标体系……

……

时间悄然来到十一月下旬。

11月27日,一则来自《华夏电影报》的头版新闻,再次将王盛和盛影传媒宣发事业部推上了风口浪尖。

《华夏电影报》特稿:

【《蜀山传》首月破1.33亿!盛影模式铸就中国电影商业奇迹】

本报讯(记者张远)1996年,当北影厂子弟王盛提出“私人订制婚庆电影”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年轻人将在五年后缔造中国电影史上最震撼的商业奇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