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古庙青灯,孑然一身(三)(1/2)
“路青怜同学,好巧。”张述桐颇有些遗憾地想,居然没能吓她一跳。
“你又在那里干什么?还有,在说这个之前,你最好先把手电挪开。”
一道笔直的光柱自他手中射在路青怜脸上,让她不适地眯起眼睛。
张述桐忙将手电向下挪去,看到了路青怜手里的塑料袋,怪不得看起来“上身细下身胖”。
“你现在才忙完?我还以为你早就回去了。”他有些惊讶。
“不然呢?”路青怜的视线扫过他手里的手电筒,好像在看一个半夜擅自跑出家门的小孩,“和你一样,专挑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出来探险吗?”
是出来吃饭。张述桐澄清道,我还没吃晚饭。
——更不让人省心了。
他似乎从路青怜眼中读出了这种意思。
“所以,你想说什么?”她随口问。
“你怎么知道我有事给你说的?”张述桐奇怪道。
路青怜扫了眼停住不远处的自行车:
“总不是为了闲聊。”
“路青怜同学,你有没有听过毒舌?”
也许是她今天太累导致心情一般,继“腹黑”后,张述桐决定科普一个新的名词。
“毒、蛇?”路青怜一字一顿,“在哪?”
张述桐忽然被问住了,总不能说就在我面前?
“其实是指嘴上不饶人的人。”
路青怜闻言沉默了两秒:
“所以是舌头的舌?”
“当然……”
“张述桐同学。”路青怜面无表情道,“我可以理解为,你在晚上和一个女生讨论舌头的事?你比我想得还要轻浮。”
果然是毒舌!
“呃……”
张述桐很想说这就是个网络用语,没有真的在讨论谁的舌头,可他的失误就是在路青怜面前讨论网络用语,没看她手机还在手机店里躺着。
“要不,咱们还是说正事?”
“张述桐同学,有谁阻止你一见面说正事了吗?”路青怜疑惑道。
“抱歉……”
她点点下巴:
“什么?”
“是当年的大学生沉船案。”
“是说那个大雪后的沉船事件?”
“嗯,今天和清逸去了趟禁区,他猜测当年那批受害者,就是师母的同学。对了,学姐那边也回了电话,说是联系不上那些人,也算变相作证了。”
“其他依据呢?”路青怜皱起眉头。
“没了,哦,我们听到的版本是那群学生回岛时没了船,有个好心地渔夫想载他们一程,结果船翻了,你听到的呢?”
“差不太多。”
“更多细节?”
路青怜摇了摇头。
也对,零四年她才八岁,上小学的年纪,那时候路青怜也只是个拉风的小学生。
她思索道:
“按照目前的信息推断,反常的是那个渔夫。”
“哦,倒是还有个细节,人明明被淹死了,船被找到的时候反而好端端飘在水上。”张述桐想起了一个扯淡的说法,“是说雪下得太大,把船给压沉了,后来雪水一化,它便自己浮了上来,这样看不管是渔夫,还是沉船的原因,都是疑点。”
“还有一件事。”路青怜回忆道,“从前湖上是允许私人的船只行驶的,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来往的便只剩渡轮了。”
“这样,”张述桐点点头,“一起去派出所问问?”
就算有证据,作为当年的第一案发现场,也应该藏在岛上的派出所里。
赶在路青怜开口之前,他补充道:
“我回家后已经抽空联系了,但接警的人很年轻,据他说那件事发生的时候他还在上学,又问了警官,但那个警官有事外出,后天才能回来,后天你有没有空?”
张述桐算了算时间,从放学到现在将近三个小时,路青怜说大约五个小时,那明天正好能干完。
“我记得应该说过,”路青怜却像加班加多了一样捏了捏眉心,“你看到的那些草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黄纸也要剪好,以及擦拭烛台和准备蜡油,我比你想象得还要忙一些。”
“那好。”张述桐准备自己去了。
“中午?”路青怜却问。
“对。”
“十一点好了。”
“你是大忙人听你的。”张述桐耸耸肩。
路青怜却没有接这句话:
“有没有想过,问题也许出在你身上。”
“我还是想和你科普一个新词,叫倒打一把……”
“我是说,如果你演技好一点的话,就可以将排练的时间多放在正事上,我也可以多点时间准备。”路青怜毫不客气地说,“张述桐同学,你数过自己重来了多少次吗?”
“我其实想问,你不是在忙吗,为什么会发现我演技差……”
“只靠听就能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