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文字狱和烤红薯(1/2)
海州的春天,比平壤还要冷上几分。风从海上刮过来,带着咸腥气,吹在脸上像刀子。
知州李杭坐在州衙大堂上,身上是崭新的六品官袍,脑后那根金钱鼠尾辫梳得油光水滑。他下首坐着新任海州守备李孝旗,一个辽东过来的汉军包衣,脸上有道疤,眼神凶得能吓哭孩子。
堂下跪着几个人,是海州延安李氏书院的院长和几个族老,都是读书人,平时在地方上很有体面。此刻却抖得跟筛糠一样。
“李院长,”李孝旗先开了口,声音像破锣,“有人告发,你书院藏有违禁书籍,学生作文里,还敢用‘崇祯四年’的纪年。你好大的胆子!”
李院长抬起头,脸色惨白:“李守备,冤枉啊!那……那是旧年历书,一时未曾清理干净……至于学生作文,纯属无知孩童笔误……”
“笔误?”李杭冷笑一声,声音尖细,打断了他。“光是脑后有辫子还不行,心中也必须要有!你这书院,教的是什么?忠君顺上之道,你们是怎么讲的?”
他拿起桌上一本翻烂的《论语》,又嫌弃地扔下。“光会背圣贤书有个屁用!大汗的恩典,是让你们老老实实当顺民,纳粮当差,不是让你们整日想着前朝旧事!”
李孝旗不耐烦地一挥手:“少跟他们废话!搜!”
如狼似虎的朝鲜绿营兵冲进书院,不多时,抬出几口箱子。里面除了几本有“崇祯”字样的旧书,还有些寻常的经史子集。
“看看!看看!”李孝旗指着箱子,“光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书,就够治罪了!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夹带私货?全部锁了!书院查封!家产抄没!”
哭喊声,求饶声,瞬间充满了大堂。李杭面无表情地看着。李孝旗则咧开嘴,露出黄牙笑了笑。他喜欢这种效率,用鞭子和刀说话,比什么道理都管用。海州这片地界,如今就他一个“在旗”的——包衣奴才也在旗啊!还有一个朝奸状元李杭,就把偌大的海州治理的服服帖帖。
几天后,平壤行宫。
黄台吉看着李杭和李孝旗联名递上来的奏报,脸上没什么表情。他把奏报递给旁边的阿济格和莽古尔泰。
阿济格粗粗看了几眼,哼了一声:“为了几个穷酸书生,兴师动众的,费这劲!”
莽古尔泰也嘟囔:“就是,有这功夫,不如多操练几下兵马。”
黄台吉没理他们,目光转向年轻的多尔衮:“老十四,你怎么看?”
多尔衮沉吟一下,开口道:“大汗,李杭和李孝旗,做得很好。不光该赏,还应让八府的地方官都学着点。”
阿济格眼睛一瞪:“好什么好?”
多尔衮解释道:“这事看着小,里头学问大。文字有罪,那些两班读书人就会怕,就会谨小慎微,只敢读四书五经,不敢再看别的杂书。时间一长,他们的心思就窄了,眼界就小了。。民间的书院自然会越来越少。民,要不读书,就会变成愚民!”
他顿了顿,声音冷了下来:“这愚民,好啊。大字不识几个,就不会记得朝鲜的过去,也不会记得他们曾经是大明的子民。他们只会记得,是谁给了他们饭吃,是谁的鞭子让他们害怕。这样一代人、两代人下去,朝鲜,就真正是我大金的朝鲜了。”
黄台吉听完,放声大笑。他的那些兄弟中,要说有脑子,那还得是多尔衮啊!
“说得好!老十四,你看得透彻!”他猛地收住笑,眼中精光四射。“下旨!海州知州李杭、守备李孝旗,办事得力,各赏银百两,缎十匹!将其所为,通报八府,令各地仿效!延安李氏,附逆不臣,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
几乎在同一时刻,几千里外的陕西延安府。
城里一片破败,黄土墙上满是裂缝。偶尔有行人走过,也都是面有菜色,行色匆匆。
一家门脸破旧的饭馆里,周王朱恭枵穿着一身半旧的棉袍,坐在角落。他对面,是乔装打扮过的张献忠。
周王从怀里摸出几张盖着官印的粮票,又添了点碎银子,才叫伙计上了几个简单的菜,外加一盘刚烤好的红薯。
经过大半年的推广,粮票至少在陕北灾区是通行起来了——毕竟,这玩意儿真能从周王管着的陕北粮管总所那里换到或买到(用平价)粮食。不过周王手头的粮食库存,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张兄,见笑了。延安地瘠民贫,没什么好招待的。”周王指了指那盘红薯,“这玩意,倒是耐旱,去年试着种了些,总算有点收成,能顶饿。”
张献忠抓起一个红薯,烫得左右手倒腾,啃了一口:“朱爷客气了,这年头,有口吃的就是天王老子。比饿肚子强。”
几杯浊酒下肚,张献忠抹了把嘴,压低声音:“朱爷,咱老张打开天窗说亮话。河套那边,高大当家让我来,还是那件事。用粮食换人。一个男丁,或者能生养的婆姨,换三石麦子。”
周王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他知道这交易不光彩,很有可能会有后患。但看着窗外的晴空万里.他没法拒绝。
“还有,”张献忠凑近了些,声音更低了,“这次还想换点别的。铁器,火药,铅子。”
周王心里咯噔一下,警觉地看向他:“张兄,你要这些做什么?”
张献忠眼珠子转了转,嘿嘿一笑:“朱爷放心,不是冲着朝廷的。咱们在河套讨生活,总得有点家伙事防身不是?周围可不少鞑子,还有个建奴的劳什子奉命大将军。万一哪天打过来,总不能赤手空拳跟官军干吧?”
周王盯着他看了半晌,张献忠一脸坦然。周王知道这话不尽不实,河套那帮人胃口越来越大。但……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盘金黄色的烤红薯,又想起库房里那见底的粮仓和城外黑压压的灾民,还有忘记怎么下雨的贼老天。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
“好。人,照旧换。铁器、火药……也可以用粮食折价换一些给你。但数量必须严格控制,多了我也没路子。”
张献忠脸上立刻笑开了花:“痛快!朱爷放心,规矩咱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