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的奋斗! > 第250章 状元,必须是阎应元!

第250章 状元,必须是阎应元!(2/2)

目录

赵四顺他手指看去,那片以前是民居,现在草棚连砖房,烟囱林立,热气扑面。

“这是……”

“平壤火器营造司!”王金宝挺挺腰板,“老子现在是这儿的六品管事!整个朝鲜,会造鸟铳的工匠,都得听老子调派!”

他压低声,带着炫耀:“开春就开工了。瞧见那新窑没?最迟夏末,就得给两黄旗的汉军都换上新铳!比明军用的炸膛货,强一百倍!”

赵四听着,心里就更得意了。上回八里桥之败不就是因为明军火器厉害?现在大金也有了厉害的火器这下明军还有什么?

这时,行宫那边传来动静。宫门大开,几个大官走出来。为首那个正是范文程。

王金宝赶紧拉赵四一把,退到道边,垂下头。

范文程一行人在宫门外停下,似在等什么。风送过来谈话声。

“……大汗的意思,明白。”范文程声音不高,但清晰,“明朝小皇帝关起门搞科举,选文人。让他选去。咱们要的,是工匠,是粮食,是能打仗的兵!”

旁边官员附和:“范大人说的是。阿敏贝勒和莽古尔泰贝勒在朝鲜,八府剃发令推行得彻底,朝鲜的人力物力,算是彻底攥在手心了。”

范文程轻轻点头:“光攥在手心还不够。要跟贵!找到了,好好送来平壤、沈阳。”

他顿住,抬头看天,语气冷硬。

“今年辽西的庄稼,长得不差。告诉各旗,加紧整备。抢在秋熟时分,兵马最利索的时候,就是大汗再次亲征,去辽西‘收粮’的日子!”

“抢在秋熟前……”旁边官员重复一句,声带杀气。

赵四在路边,大气不出。这话像锤子,砸在他心上。秋熟前……没多少日子了!

他非但不怕,反而隐隐兴奋起来。去辽西“收粮”,那就是能跟着去抢一把了!这守备当得,才叫一个值!

范文程等人走了。

王金宝直起身,拍拍赵四肩膀:“听见了吧?消停不了。我得去忙了,新铳的模子今天得试。”

赵四咧嘴一笑,重重拍拍胸脯:“王管事放心!到时候,咱也拎着新家伙,去辽西替大汗多抢几口袋好粮!”

他看着王金宝背影消失在工坊的烟火气里,自己也翻身上马。

走出平壤城门,回头望。春日头照在城头上,明明亮堂,赵四却觉得那影子像一头磨牙的饿狼,马上要扑出去咬肉。

他摸了摸腰里的刀把子。

自己押送的这些粮草,就是喂给这头狼,让它秋前扑向辽西,好好饱餐一顿。

“秋熟前……快了!”

赵四嘟囔一句,催马扬鞭,只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大明,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烛火换过一茬,殿内光线依旧明亮。

黄立极和钱谦益再次躬身站在御案前,只是这次,两人手中多了一份墨迹未干的黄册。

“陛下,”黄立极双手将册子呈上,“今科会试,取中贡士三百名。墨卷、朱卷均已封存,名录在此,恭请圣览。”

崇祯接过,没有立刻翻开,目光先扫过下首二人。

黄立极神色平静,眼神深处却有一丝如释重负。钱谦益则微垂着眼,姿态恭谨,但紧抿的嘴角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僵硬。

崇祯心中了然,缓缓翻开名录。目光从一个个名字上扫过。

果然,在二甲靠前的位置,看到了“吴伟业”三个字。钱谦益这位高足,文章锦绣,纵使在“重实务”的基调下,依然凭着过硬的才学挤进了前列。

崇祯面色无波,继续向下看。

当看到三甲中间靠后位置,赫然出现的“阎应元”、“吴易”,以及同样在二甲中游的“杨廷麟”时,他手指微微一顿。

黄立极适时开口,声音平稳:“陛下,臣等奉旨阅卷,首重策论实务。今科士子中,确有数人,文章质朴,然于漕运、兵备、屯田等事见解深切,非寻常空谈者可比。臣依圣意,特荐之。”

“好。”崇祯合上名录,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元辅和牧斋辛苦了。名单朕看过了,甚合朕意。”

他特别看了钱谦益一眼:“牧斋,今科取士,得此结果,可见天下士子,并非只知吟风弄月。能务实干者,大有人在。”

钱谦益心头一紧,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深以为然。”他心中五味杂陈,吴伟业名次虽不低,但皇帝这番话,分明意有所指。

“下去吧。”崇祯将名录轻轻放在案上,“三日后殿试,朕要亲试这些贡士的才具。你们,也好好准备。”

“臣等告退。”

望着二人退出殿门的背影,崇祯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名录上。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阎应元”和“吴易”的名字上。

殿试。

那才是真正定乾坤的时刻。黄立极已在会试中,按他的心意,将真金从沙砾中筛了出来。

接下来,就该他这位皇帝,亲手将明珠,置于它应有的位置了。

状元,必须是阎应元!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