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王爷,爱大明了!(2/2)
他都是亲王了,再升就得当皇上了.
发财他家里藏着的银子就有上百万,都发霉(黑)了,而且他是真不在乎钱的主儿。
所以崇祯觉得,派这位去陕西赈灾,肯定比派个贪官去干这事儿强多了,他至少不会把赈灾的银子揣自己兜里去。
另外,他毕竟是周王!在大明的亲王当中也是个大的,陕西还有好些个王,他出面,再挂个大宗正的牌子,就能劝那些王爷把自己家里存着的粮食拿出来。
如果不肯拿.他要翻了脸,大宗正的权柄砸下来,那些个王爷是扛不住的!
“秦王!”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久违的锐气,“你今夜这番话,真是……真是让王兄我……豁然开朗!”
他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户,冰冷的风雪灌进来,让他精神一振。
“守在这开封城里,确实如同坐井观天!”他望着漆黑的风雪夜,仿佛能看到遥远的北方战场和更遥远的北京城。
“好!”朱恭枵重重一掌拍在窗棂上,“本王就随你入京!面见陛下,为我大明江山,尽一份心力!这赈灾的差事,本王……接了!”
漠南的风雪更大,刮在脸上像刀子。
黄沙堡的城头上,几个守夜的蒙古兵缩在角楼里,抱着长矛跺脚。没人想到这鬼天气会有兵来。
曹文诏趴在雪坡后面,胡子眉毛都结了霜。他身后,几千宣大和御前军的精兵静静地蹲在雪里,人马衔枚,马蹄包着布。
他猛地抽出腰刀,向前一挥。
没有喊杀声,只有风响。黑压压的人影从雪里冒出来,扑向土城。
杀戮静悄悄地开始。墙根的哨兵被抹了脖子。云梯架上墙头,曹文诏第一个爬上去。城头一个巡夜的兵刚转身,刀光一闪,人就倒了。
直到明军冲进街道,堡子里才乱起来。守军衣服都没穿好,被砍得七零八落。
天快亮时,风雪小了。黄沙堡城头的旗换了,大明军旗在风里扯得直响。
抵抗的蒙古人和少量的八旗兵基本死绝了,剩下的人跪在雪地里发抖。
孙传庭走进还在冒烟的堡子,脸冻得发青。他对迎上来的曹文诏点了下头:“清点战场,派人哨探。”
“是!”曹文诏抱拳,脸上混着血和冰碴。
孙传庭走进守将的土屋,坐到破木桌前,铺开纸。
他先写了捷报。接着又写另一封,是给大同巡抚袁崇焕的。
信写得很简单:
“袁抚院:
我军已克黄沙堡。漠南门户已开。插汉部遗民皆盼正统。请速促忠义王移驾来此,树旗定人心。
孙传庭。”
他叫来家丁:“六百里加急,送大同巡抚衙门。”
“得令!”
几日后,黄沙堡。
一队明军骑兵护着马车进堡。苏泰太后先下车,接着抱下个裹着貂裘的男婴——这男婴长得颇为清秀,一双滴溜溜的眼珠子颇为灵动,是大明朝的忠义王,插汉部的阿勒坦·彻辰。
很快,堡里空地上立了根高杆。一面新旗升起来,上面绣着“大明忠义王”。旁边又升起一面旧旗,是插汉部的鹰旗。
台下聚来的蒙古人看着鹰旗,发出骚动,有人跪下去磕头。
孙传庭和袁崇焕并肩立着,脸上没什么表情。他们知道,这只是漠南“饭碗之战”的第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