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辽东起风云,魏忠贤驾到(2/2)
右边是卫齐,管着盛京八门守备,黑脸膛,粗壮身子,是个悍将。他拧着眉头,显得有些急躁。
“你们都看看。”代善把急报往前一推,嗓子有点哑。
卫齐先抓过文书,粗粗扫了几眼,就瓮声瓮气地说:“贝勒爷!明狗太猖狂!让属下带兵南下,和硕托贝子合兵,非把黄得功的狗头拧下来不可!”
鲍承先接过文书,看得仔细,半天才慢慢放下,沉吟着说:“贝勒爷,这事……怕是不简单。”
“怎么讲?”代善目光锐利地看向他。
鲍承先指了指桌上摊开的地图:“南边,黄得功猛攻盖州,动静很大。东边,江华岛上,麻承恩的朝鲜明军集结了,战船也多,摆出要过江华水道的架势。海边,长生岛、旋城那些地方的哨探,都报告说看见大批明军船只。”
他抬起头,眼里有点忧虑:“明军到处动手,看着是全面进攻,可动静弄得太大,反而显得假。奴才觉得,这怕是……声东击西的把戏。”
“声东击西?”卫齐瞪眼,“击哪儿?辽西?阿济格可在那儿!”
鲍承先的手指没往辽西指,而是慢慢往下移,重重地点在辽河口附近:“奴才担心是这儿。明军这么大张旗鼓,兴许是想掩护一支奇兵,从这儿上岸,直接插进咱们辽沈腹地!”
代善的眼皮猛地一跳。卫齐也吸了口凉气:“毛文龙?!”
“东江的毛文龙,熟悉海路,就爱用这种险招。”鲍承先肯定地说,“要是让他得手,辽阳、沈阳都得震动,那可就坏了!”
代善猛地站起来,在殿里来回踱步,地板被他踩得咯吱响。他心里又惊又怒。南边黄得功是真打,海上毛文龙也可能来。盛京现在兵力空虚,万一……而最让他担心的,则是从关内传来的消息——大汗好像吃了败仗,现在正在挖大明皇帝的祖坟泄愤。
他停下脚步,看着卫齐,语气斩钉截铁:“卫齐!”
“奴才在!”
“盛京八门,给我死死看住!一定不能让毛文龙的探子混进来!多派探马,往辽河口、海州方向打探,一有不对劲,马上来报!”
“嗻!”卫齐领命,快步走了。
代善又看向鲍承先:“鲍先生,你心细,多留意各处的消息,尤其是……那些汉军和包衣奴才们的口风。”
“奴才明白。”鲍承先躬身答应。
“黄得功……毛文龙……”代善低声念叨着这两个名字,觉得一把火从南边烧起来,另一把火说不定真从海上来。
他这个留守盛京的和硕贝勒,肩膀上的分量,从没这么沉过。
……
海面上一片漆黑。
没灯火,没声响,只有浪头一下下拍着船帮。
毛文龙站在头船船头,像根钉子钉在那里。
他身后,是几十条大小船只,挤满了人。东江兵,他的老班底,八千子弟,都屏着呼吸。
北边天尽头,偶尔亮一下,隐隐传来闷响。那是黄得功在打炮。
毛文龙回头瞅了一眼,嘴角扯出一丝笑。
“黄军门这锣鼓,敲得挺响。”他低声对身边的毛承斗说。
毛承斗年轻,脸绷得紧:“爹,咱这就走?”
“走。”毛文龙手按在腰间的尚方宝剑上,冰凉的剑柄让他心里踏实,“黄得功替咱们吸住了狗,麻承恩在东头咋呼,郑家的船在海上晃荡。这会儿,正是咱们去掏他老窝的好时候。”
他转过身,看着黑压压的船队,提高了嗓门。
“儿郎们!黄台吉老狗不在家,咱去他窝里走一趟!放把火,杀几个鞑子,让他明白,辽东这块地,还轮不到他这个鞑子头说了算!”
没人喊口号,但一双双眼睛在黑暗里放着光。
“开船!出发!”
命令下去,一条条船升起了帆,借着夜色,悄没声地驶入了茫茫大海。
……
同一个时候,顺义县城门外,来了一队人马。
十几辆大车,几十个护卫,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
轿子停下,帘子一掀,下来个穿蟒袍的老太监。脸白白净净,上了年纪,一脸皱纹,可眼神扫过来,让人脊梁骨发冷。
一个守门的把总赶紧小跑上前,单腿跪地:“末将参见魏公公!”
来的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嗯了一声,嗓音尖细:“起来吧。城里都安排妥了?”
“回公公,都安排好了!给您老预备了最好的院子!”
魏忠贤抬起头,望了望西边昌平方向。天边晚霞烧得通红,像血。
他脸上露出点似笑非笑的表情。
“黄台吉……杂家来了。咱家倒要瞧瞧,你这后金大汗,有多大的胃口。”
他整了整蟒袍,慢悠悠地说:“起轿,进城。明儿个,去会会那位大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