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的奋斗! > 第200章 大明孝子终于来啦!(罗罗将会在最

第200章 大明孝子终于来啦!(罗罗将会在最(2/2)

目录

崇祯闻言,眼神倏然一清,将怀中婴孩交还给侍立一旁的奶娘,示意其先退下。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恢复了一国之君的威仪,接过军报,迅速展阅。

片刻后,他脸上笑意更盛:“好!孙白谷打得好!桑干河畔力挫虏锋,阵斩真奴颇众,连白甲兵亦损伤不少,逼得黄台吉退守筑垒!如此一来,镇海堡之围自解,袁崇焕已护着苏泰安然撤至大同。如今只待虎墩兔汗的遗腹子降生,插汉部便又有主心骨了。”

“好一个孙白谷!”崇祯放下军报,对徐应元道,“传旨,赐孙传庭斗牛服一袭,赏银三千两!大同、宣府有功将士,一并行赏论功!”

心情大悦之下,他即对左右道:“去,传黄立极、孙承宗、王在晋、毕自严、杨嗣昌几位先生至乾清宫议事。”

不多时,几位重臣奉召而至。进入暖阁,先向皇帝道贺,恭祝皇子诞生,国本有继。

崇祯笑着让他们免礼赐座:“今日请先生们来,一是同喜佳讯,二是有军国要事相商。”

他命徐应元将孙传庭的捷报传示众臣。

几位老臣阅毕,亦都面露欣慰。王在晋捻须道:“孙白谷此番稳扎稳打,挫敌锋芒,大涨我军威风啊!”

孙承宗亦点头称是:“虏酋顿兵坚城之下,锐气已堕,师老兵疲,正是我军伺机进取之时。”

阁内一时洋溢着乐观气氛,皆以为宣大战线已然稳固,黄台吉此番入寇已难有作为。

崇祯静听众人议论,待气氛稍缓,才缓缓开口:“诸位先生所言甚是。孙传庭确乃干城之器,稳住了宣大局面。然则……”

他站起身,踱至悬挂的巨幅九边地图前,目光从宣大移开,投向了遥远的辽东之地。

“黄台吉此番几乎是倾国而来,其老巢沈阳、辽阳,必然守备空虚。”

几位大臣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下皆是一动,陛下此言,莫非是欲……

崇祯转过身,目光炯炯,扫视众人:“朕思忖,与其在宣大地区与虏酋硬拼消耗,徒损国力,不若另辟蹊径,攻其必救!”

杨嗣昌谨慎探问:“陛下圣意是?”

崇祯的手指果断地点在辽东半岛之上:“朕欲遣一支奇兵,借水师之利,跨海东渡,登陆辽东,直捣黄台吉之根本!”

此言一出,乾清宫内顿时一静。孙承宗眉头微蹙,王在晋亦是欲言又止。跨海远征,深入虏穴,此举未免太过行险!

崇祯看出他们的担忧,淡然一笑:“先生们不必过虑。朕并非欲图一举收复辽沈,此事确非眼下所能企及。”

他略顿一顿,道出真正意图:“朕此举,旨在虚张声势,将战火引至建奴腹地!务使黄台吉知晓,彼敢犯我宣大,朕便能端其巢穴!”

他语气渐转铿锵:“此支奇兵登陆后,无须强攻坚城,但要广布旌旗,多设疑兵,兵锋遥指沈阳!如此,黄台吉后院起火,焉能不顾?彼尚敢全力西进否?尚敢分兵窥我蓟镇否?势必分兵回救,甚或于沈阳留重兵防守!彼时,其在宣大之兵力必虚,进退失据,又如何还能弹压得住那些貌合神离的蒙古部落?”

几位大臣聆听至此,脸上疑虑渐渐消除,转为深思之色。原来他们的万岁爷是在下大旗,是要围魏救赵啊!

掌理钱粮的毕自严照例提醒:“陛下,跨海远征,虽不必攻坚,然粮饷辎重转运,所费亦恐不赀。”

王在晋则皱眉道:“辽西军中,难保没有建奴细作。”

他向来不相信辽人

崇祯显是成竹在胸:“所需银两,朕之内帑可支应大半……”他此刻颇有倚仗,思忖着或许可再纳一位两位海商之女以充实军费,心下不由自嘲,这软饭倒是越吃越顺口了。他继续道:“……且不动用辽西关宁军一兵一卒。此番以毛文龙的东江镇(旅顺镇)为主力,再调派部分在朝鲜历练的御前军助战。水师则由郑芝龙统率,其北洋水师船队足以承担运兵输粮之责。朝鲜监国督师袁可立与知朝事杨镐,近来经营颇有起色,可命其从旁策应,提供些许补给。”

杨嗣昌沉吟片刻,道:“若仅是以声势牵制虏酋,乱其方寸,此计……似属可行。”

孙承宗亦微微颔首:“攻其必救,确是上策。可使黄台吉首尾难顾,进退失据。”

见重臣们已无太大异议,崇祯当即拍板决断:“此事关乎重大,务求机密。徐应元,拟旨:密令毛文龙、袁可立速速入京陛见,朕要面授机宜!郑芝龙此刻尚在京中,便让他多留几日,一同听用。”

安排既毕,他走至窗边,望向北方天际,低声自语:“黄台吉想在宣大牵制于朕,朕便在其辽东腹地点一把烽火!且看谁,先乱了阵脚!”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