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的奋斗! > 第197章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求订阅)

第197章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求订阅)(1/2)

目录

崇祯二年的腊月三十,北京城比往年要热闹不少,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虽说北边还围着镇海堡,可这天子脚下,年味儿一点没淡。各条大街上的铺子,早早就挂出了新幌子,伙计们踩着梯子,把大红灯笼挂得高高的。驴车、骡车堵在路口,都是四乡八里进城来置办年货的。娃娃们捂着耳朵,围着卖炮仗的摊子,嘻嘻哈哈地,就等着天黑。

前门大街那边,有个茶楼,说书先生醒木一拍,正讲到衍圣公大义灭亲那段。底下听书的,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也有短打扮的寻常百姓,听到孔胤枢人头落地时,满堂都是叫好声。

“要我说,皇上圣明!孔圣公也深明大义!”一个老汉呷了口茶,“这打鞑子,是顶顶要紧的大事!谁再敢抗捐,那就是跟咱们全大明的百姓过不去!”

“可不是嘛!听说那‘团练捐’,如今顺当多了……”

“唉,其实也不多,百里抽一而已,哪怕多过几个卡,货物从天津到北京,也就涨了一丁点儿.”

正说着,街面上忽然一阵喧哗。几骑快马呼啸而过,马上的人穿着戎装,大声吆喝着开路。紧跟着,一支长长的队伍,缓缓行来。

队伍中间,一面丈许高的大纛旗格外醒目,上头绣着“济州郡王”四个大字。旗子掩不住那股子海上搏命的气息。

队伍最前头,一匹模样有点萌的折耳马上,端坐一人。约莫三十上下的年纪,面色微黑,一双眼睛亮得慑人,顾盼之间,自有股说不出的威势。正是来京受封的候任济州郡王,郑芝龙。

“这就是那海王爷?”

“啧啧,好大气派!瞧那后头车上装的,都是宝贝吧?”

“听说在海上,人家有上千条船呢……”

百姓们挤在道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郑芝龙端坐马上,对两旁的喧闹恍若未闻,只偶尔抬眼,扫过北京城的城楼街肆,目光深沉。

谁也没留意,人群里,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侯兴国,眼神闪烁地盯着郑芝龙的队伍,看了半晌,才悄悄缩身,消失在巷子深处。

清华园,挹海堂。

虽是年三十,园子里却没太多张灯结彩的浮华,只各处廊下多挂了几盏喜庆的宫灯。水面的薄冰映着将落的日头,泛着些金红的光。

暖阁里,地龙烧得暖和。崇祯换下了素色朝服,穿了件绛紫色的团龙便袍,坐在主位。他手里依旧捧着那个温润的黄花梨杯子,里头泡着枸杞。

下首坐着三人。

左手边第一位,正是郑芝龙,他换了一身簇新的郡王朝服,倒也合身。只是坐在那里,腰板挺得笔直,不如寻常文官那般随意。

挨着郑芝龙的,是衍圣公孔胤植。他脸色还是有些发白,手里端着茶,却半天没喝一口,眼神时不时地飘忽一下。自打西四牌楼那一遭后,他见着皇上,这腿肚子就有点转筋。

右手边单独坐着的,是秦王朱存枢。这位被魏忠贤逮来北京的天潢贵胄,看着心情倒是不错。因为他来北京的这些日子,享受到了出生以来就没有过的自由自在。

在北京,没人不许他出城!人都到北京了,还有什么藩禁?城里城外,随便溜达就是了。什么勾栏胡同、砖塔胡同、粉子胡同.王爷天天去都没人管,可开心了!

阁臣们都不在,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领着几个小火者,悄无声息地伺候在角落。新任翰林院编修牛金星,则坐在靠窗的一个小杌子上,面前摆着张小案,上面铺着纸笔,显然是负责记录。

“这年关岁尾的,还把几位爱卿召来,辛苦了。”崇祯开了口,声音平和。

“臣等不敢。”三人忙欠身。

“过去这一年,不容易。”崇祯轻轻吹了吹杯口的热气,“己巳年,建奴入寇,宣大震动。好在,将士用命,臣工尽心,总算熬过来了。眼下,黄台吉还围着镇海堡,这年,朕与边关将士,都过不踏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所以,这新的一年,咱们得更使劲。内修政理,外御强虏,是根本。但怎么修,怎么御?光靠地里那点出息,不够。得开源。”

崇祯看向郑芝龙:“一官,你在海上多年,见识广。你说说,这开源,路子在哪儿?”

郑芝龙立刻拱手,声如洪钟:“回陛下!陆地之利有穷,而海洋之利无穷!西夷人凭几条船,远涉重洋,便能富甲一方。我大明物产丰饶,若能以国家之力,组织船队,大开海贸,其利何止千万?既可充实的军饷,又能扬我国威于万里波涛之外!”

“说得好!”崇祯赞了一句,“具体如何行事?”

郑芝龙显然早有腹稿,侃侃而谈:“陛下,开源之策,首在通商。臣思虑再三,以为可分两步走,更为稳妥。”

他稍作停顿,见崇祯凝神细听,便继续道:“这第一步,臣愿响应陛下号召,入股‘大明欧罗巴特许贸易公司’。臣可出资三十万两白银,占两成股子。船队、水手、通往西洋的商路,臣愿协助筹措,但主要交由朝廷与各家股东合力经营,所得利润,按股分润即可。”

“哦?”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那第二步是?”

郑芝龙声音提高了一些:“第二步,臣恳请陛下另设一公司,专营大明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此公司可命名为‘大明-日本特许贸易公司’!臣愿独力出资八十万两,占五成股子,余下五成,归入朝廷。陛下放心,此公司一应船只、人手、航线乃至与日本交涉之事,皆由臣一力承担,不需朝廷费一两银子,派一兵一卒,每年坐等分红即可!”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暖阁里顿时安静下来。孔胤植听得目瞪口呆,八十万两!还不需朝廷出钱?秦王也捻着胡须,面露惊异。连角落里的魏忠贤,眼皮都跳了一下。

崇祯看着郑芝龙,心里跟明镜似的。郑一官这是明摆着要把大明与日本的贸易牢牢抓在手里!至于他“白给”朝廷的五成利润唔,他需要几个好点的会计,就能把利润给做掉七八成了。

不过他的吃相只要不是很难看,每年给朝廷分个一二十万两的.不也是外快吗?

毕竟中日贸易一直都是郑家的“自留地”,别人很难染指。

角落里,牛金星运笔如飞,脸上泛起兴奋的红光。

崇祯沉吟片刻,看向孔胤植:“衍圣公,你以为如何?”

孔胤植一个激灵,赶紧放下茶杯,起身躬身:“陛下圣明!郑郡王此议,实乃富国强兵之良策!臣……臣愿率先响应,号召北直隶、山东乃至江南士绅,踊跃认购这……这些公司的‘股份’,助朝廷成此盛举!”

他如今是彻底学乖了,皇上指哪儿,他打哪儿。

崇祯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又看向秦王:“秦王呢?”

秦王笑呵呵地拱手:“皇上高瞻远瞩,臣唯有鼎力支持。”

“好!”崇祯轻轻一拍扶手,“既然二位都支持,那么大明欧罗巴特许贸易公司还剩下没有人认购的股份,就由你们两家分了。也不需要多少,一家十五万,各占一成股。至于大明-日本特许贸易公司唔,就交给济州郡王吧!日本国搞闭关锁国,外人也进不去,也就你们郑家有路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