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保大明就是保名教(求收藏,求订阅(2/2)
“臣顿悟矣!保大明,即是保名教!若使建奴虏骑踏破边墙,荼毒中原,神州陆沉,则孔孟之道何存?诗书礼乐何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保大明,即是保名教!”
这几个字,像惊雷一样,在皇极殿里炸开,在所有官员的心头炸开。一些年轻气盛的翰林官和科道官,听得眼睛发亮,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臣恳请陛下,念在臣悔悟之心,准臣戴罪立功!臣愿献部分家财,输饷助剿,以充军实!并恳请陛下,允臣出任‘北直隶团练捐督办使’……臣必以身作则,劝导北直士绅,使天下皆知,输饷助剿,非为寻常徭役,实为我辈士人卫道保学之本分,忠君爱国之赤诚!”
奏疏读完了。传制官合上奏本,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惊呆了。衍圣公非但认罪,还要主动捐钱,甚至请缨去督办那个最得罪人的“团练捐”?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把收“团练捐”提到了“保种保教”的高度!
仿佛大明要收不上这点商税,汉人就要灭种,名教就要亡教
崇祯端坐御榻,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孔胤植身上。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依旧平稳:“衍圣公能幡然醒悟,深知大义,朕心甚慰。”
孔胤植连忙躬身:“臣不敢。”
就在这时,孔胤植再次从袖中取出一卷文稿,高举过顶:“陛下!臣还有《讨建奴檄》一道,谨呈御览!愿为陛下讨虏大业,张目助威,激扬天下忠义之气!”
还有啊?百官再次震惊。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道:“哦?牛翰林,你来宣读。”
一位翰林院编修牛金星闻言,立即出班,接过那卷檄文。他展开一看,神色便是一肃,深吸一口气,以河南翰林特有的“中原雅音”的腔调,朗声读道:
“为传檄天下事:慨自建奴逞凶,逆天叛道,窃据辽东,荼毒生灵……狼子野心,窥伺神器,所过之地,庐舍为墟,衣冠涂炭,仁义扫地,伦常崩坏……”
檄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悲愤的基调。接着,便详细痛斥建奴的种种暴行:
“毁我城郭,戮我士民,辱我圣贤,此诚华夏千年未有之浩劫,孔孟门下不共戴天之仇寇!”
读到此处,殿中已有官员面露愤慨之色。
牛大翰林的声音越发高昂,带着强烈的号召力:
“凡我读圣贤书、习孔孟之道者,岂可坐视文明倾覆,礼乐崩坏?……务各激扬忠义,捐输粮饷,佐助王师……共襄剿虏复土之盛举,以全忠孝之大节,以卫道统于不坠!”
最后,他以近乎呐喊的声音结束:
“檄文到日,咸使闻知。顺逆之理,判然分明。同心戮力,灭此朝食!”
“灭此朝食!”四个字,在大殿梁柱间回荡,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整个皇极殿,静得可怕。所有人都被这篇檄文的气势和衍圣公这突如其来的“忠勇”给镇住了。
崇祯皇帝这时,才缓缓站起身。他目光扫视全场,每一个官员都感到那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衍圣公所言,句句泣血,字字忠贞!”崇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量,“‘保大明即是保名教’,此言,当成为天下士子臣工之共识!”
他看向孔胤植:“衍圣公深明大义,忠君爱国,朕心甚慰。所奏之事,朕——准奏!”
“即着衍圣公孔胤植,兼领北直隶团练捐督办使,赐尚方剑,准其便宜行事!望卿不负朕望,为天下士绅之表率!”
“臣……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孔胤植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哽咽。不知是真是假。
崇祯重新坐下,语气转为冷峻:“自此以后,凡我大明臣工,当以衍圣公为楷模。助饷抗奴者,即为忠良,为名教之功臣;阻挠破坏者,便是国贼,为名教之罪人!朕,绝不姑息!天下读书人,亦不会姑息!”
“退朝.”
魏忠贤尖利的唱喏声响起。
百官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慌忙跪下恭送圣驾。崇祯皇帝起身,在一片欢呼声中,转身走向后殿,背影显得格外高大。
孔胤植慢慢从地上爬起来,脸色依旧苍白,额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几个平日与他交好的官员想凑过来问个究竟,却被魏忠贤派来的小太监“客气”地请走了,说是皇上另有吩咐。
走出皇极殿,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阳光照在雪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眼的光。官员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神色。
他们知道,这大明名教的天要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