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的奋斗! > 第195章 保大明就是保名教(求收藏,求订阅

第195章 保大明就是保名教(求收藏,求订阅(1/2)

目录

北京城,十一月初一。

天还没亮透,紫禁城午门外,已经黑压压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大伙儿缩着脖子,踩着脚,哈出的白气连成一片。

今儿个是望日大朝,规矩大,来得人也齐整。六部的堂官,各寺的卿贰,科道的言官,翰林的清流,该来的都来了。众人按着品级班序站好,等着净鞭三响,宫门大开。

卯时正刻,净鞭三响,清脆的声音在寒冷的清晨传得老远。宫门缓缓打开,鸿胪寺的序班官们高声唱班,引导着文武百官,依着次序,鱼贯而入,走过金水桥,进入皇极殿。

大殿里宽敞,也暖和不到哪儿去,全靠人多聚点热气。百官在御道两侧站定,鸦雀无声。只有鎏金香炉里飘出的淡淡烟气,缓缓上升。

不多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后殿传来。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先露了面,站定在御榻一侧。接着,崇祯皇帝穿着一身绛纱袍,头戴翼善冠,缓步走了出来,在御榻上坐下。

百官齐刷刷跪下行礼,山呼声在大殿里回荡。

“众卿平身。”崇祯的声音平和,带着点晨起的沙哑。

一场大朝会就这么开始了。

鸿胪寺官按着章程,一件件呈报该议的事。多是些寻常题本,哪个地方遭了灾请求减免钱粮,哪个卫所缺了饷请求拨付。阁老们偶尔回几句,崇祯大多只是听着,偶尔简短地问一两句,或直接批个“知道了”、“该部议奏”。

气氛有些沉闷,像这冬日的天气一样,凝滞着。不少官员低着头,心里盘算着自家那点事,只盼着早点散朝好回去暖和暖和。

就在几个地方的旱灾题本议完,殿中暂时一静的空当,一直垂手侍立在御榻旁的魏忠贤,忽然微微侧身,向崇祯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崇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魏忠贤立刻挺直了腰板,上前一步,运足中气,那尖细却极具穿透力的嗓音瞬间响彻了整个皇极殿:

“陛下有旨.宣衍圣公孔胤植上殿觐见.”

这一声,像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塘。大殿里“嗡”地一下就起了骚动。官员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脸上都是惊疑不定的神色。

衍圣公?对了,他前几日好像来北京面圣了,说是要为民请命.结果进了清华园就没再出来今儿怎么来参加朝会了?

这为民请命的事儿成了,还是没成?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大殿门口。

只见衍圣公孔胤植,穿着一身御赐的蟒袍,手捧玉笏,低着头,一步一步走了进来。他走得慢,步子显得有些沉。往日里那种圣人苗裔、天下文官首的从容气度,此刻半点也见不着,反倒透着一股子难以言说的萎靡和惶恐。他不敢看两旁的官员,更不敢看御座上的皇帝,径直走到御道中央,推金山,倒玉柱,跪拜下去:

“臣,衍圣公孔胤植,叩见陛下”

声音听着还算平稳,但仔细听,能听出里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崇祯坐在上面,俯视着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道:“衍圣公平身。”

“谢陛下。”孔胤植站起身,依旧微躬着腰。

“衍圣公今日上朝,有何事奏?”崇祯问。

孔胤植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再次躬身,双手将一份奏疏高高举起:“臣有《谢罪请缨疏》一道,恳请陛下圣鉴!”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崇祯对魏忠贤示意了一下。魏忠贤尖声道:“准奏!鸿胪寺序班,宣疏!”

一名鸿胪寺的传制官应声出列,小步快走到孔胤植面前,恭敬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疏,然后转身面向满朝文武,清了清嗓子,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开始朗读:

“臣衍圣公孔胤植,诚惶诚恐,顿首谨奏:”

开头就是请罪,百官的心都提了一下。

“臣治家无方,约束不严,致堂兄孔胤枢,恃宠而骄,竟于通州水卡,公然抗拒朝廷团练捐法,殴伤税吏,惊扰地方……此皆臣昏聩失察之过,上负圣恩浩荡,下愧先贤遗德……臣恳请陛下,从严治臣失察之罪,并严惩孔胤枢等一干不法之徒,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读到这儿,不少官员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认罪了?衍圣公府竟然认罪了!还要“正国法”.大义灭亲?

传制官的声音继续回荡:

“事发之后,臣闭门思过,日夜扪心,始知此前大谬特谬!朝廷推行团练捐,乃为练兵选将,充实边饷,抵御建奴,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护我华夏文明衣冠!此乃亘古未有之仁政,亦是当今最急之祖制!优免差徭,乃太祖体恤圣裔,岂能成为对抗此等保种保教之国策的凭借?”

这话一出,许多原本对“团练捐”颇有微词的清流言官,脸色都变了。衍圣公把这事拔高到了“保种保教”的高度,谁还敢轻易反对?

传制官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近乎宣讲的激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