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可不能让苏泰福晋跑去投崇祯!(2/2)
“臣在!”阿巴泰躬身应道。
“你带两千人,去库库和屯。囊囊福晋身边人不多,她的主力还在那边。你不要强攻,要以招抚为主。告诉她,只要她带着高尔斡耳朵的部众来归,本汗不会亏待她。本汗还可以纳她为侧福晋,共享荣华!若是她不识时务……你再相机行事。”
阿巴泰略感意外,这个大汗是要学崇祯”吃软饭“了?但他还是立刻回道:“臣明白!定当软硬兼施,为大汗收服此部!”
分派完了,黄台吉看着手下众将,沉声道:“剩下的人马,跟本汗去库库和屯(归化城)!只要拿下这座草原坚城,整个漠南草原,就都是咱们的地盘了。”
大同镇的北边,离长城墙垣大概五十里地。
巡抚袁崇焕领着一千标兵亲兵,正在巡视新筑好的镇海堡。
这堡子修在塞外草原上,为啥叫“镇海”?是因为它挨着一片大湖,草原上的人管这种湖叫“海子”。蒙古人叫它“昂噶淖尔”,后世叫岱海。苏泰福晋的哈屯斡耳朵,平常就在这一带放牧。袁崇焕让人在海子边上修了这个镇海堡,既是军事据点,也能当个做买卖的落脚处。
如今守着这堡子的,是大同麻家的子弟,叫麻得功。他以前跟着魏忠贤在宣府打过仗,立了功,得了一块御前四等侍卫的腰牌。
这天,袁崇焕在麻得功陪同下,刚走出镇海堡的堡门,正要上马回大同镇城。塞外秋日,天高云淡,昂噶淖尔的湖面泛着光,远处能模糊看见哈屯斡耳朵的蒙古包和牛羊。
突然,北边传来闷雷似的马蹄声,打破了晌午的安静。一个在堡外瞭望墩台上值守的哨兵,连滚带爬地跑过来,脸吓得煞白,声都变了:
“抚……抚院大人!麻守备!北边……北边来了两股马队!前面一伙是蒙古人,看打扮像是哈屯斡耳朵的,跑得慌里慌张!后面……后面紧追着一伙,看那旗号、衣裳,是……是建奴啊!”
“什么?!”袁崇焕一听,脸色立马变了,刚踩上马镫的脚又放了下来。建奴的兵怎么会摸到这里?这地方离边墙已有几十里,是哈屯斡耳朵的地盘!
“快!上望楼!”袁崇焕反应极快,转身就带着麻得功和亲兵往回跑,顺着陡峭的木梯爬上棱堡中央的望楼。
麻得功赶紧递上一支黄铜单筒望远镜,这是西洋货,袁崇焕托人从澳门弄来的,能看极远。
袁崇焕接过千里镜,深吸一口气,稳住有点发颤的手,凑到眼前往北望。镜筒里,远处的景象一下子拉近了:只见数里开外,尘土飞扬,前面约莫二三十个蒙古人正拼命打马狂奔,有男有女,穿着贵气但满是尘土,狼狈得很。后面一里多地,紧紧追着数百骑,个个穿着熟悉的黄棉甲或红棉甲,脑袋后头的金钱鼠尾辫隐约可见,领头那将的旗号看不清,可那股子凶悍劲儿,分明就是建奴的白甲精兵!
袁崇焕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像掉进了冰窟窿。他放下千里镜,脸色铁青,手指关节捏得发白。
“黄台吉……好个贼子!不讲信义,不来虚的,竟使这等偷袭的下作手段!”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的这话。他瞬间明白了:建奴这是撇开了正面纠缠,直接派精兵长途奔袭,目标是察哈尔汗廷!看这架势,虎墩兔汗怕是凶多吉少,眼前被追杀的,多半是哈屯斡耳朵的要紧人物,甚至可能就是……苏泰福晋本人!
“大事不好!”袁崇焕猛地转身,语速飞快地下令:
“快派快马!一个直奔大同镇城,禀报李总兵,就说建奴精骑已出现在昂噶淖尔以北,恐有大股敌军随后,令全镇立刻戒备,点燃烽火!另一个往宣府方向报警!”
“得令!”身边的亲兵队长马上安排两个精锐夜不收,带着令箭飞马出堡。
“麻得功!”
“末将在!”麻得功挺身抱拳。
“把你堡里所有马兵点齐,立刻出堡接应!别跟建奴硬拼,用弓箭阻截,务必把那些蒙古人接应回堡!记得问清楚他们的来历和前面的情况!”
“末将遵命!”麻得功是大同麻家出来的悍将,毫不含糊,转身就冲下望楼去集合人马。
袁崇焕留在望楼上,再次举起千里镜,紧张地盯着远处的动静。他的心怦怦直跳,不光是眼前的危急,更是因为他意识到,北边的局面,从这一刻起,怕是要彻底变了。黄台吉这一手,意味着后金已经转了心思,不啃蓟镇、辽东了,而是向西一口吞下漠南蒙古!
大同、宣府,说不定马上就要直接面对吞并了漠南蒙古之后、更加强大的后金兵锋了!
堡门轰隆隆打开,麻得功一马当先,领着二百多明军骑兵,像箭一样冲出镇海堡,迎着北边那股烟尘冲去。马蹄声碎,敲在每个人紧绷的神经上。
袁崇焕望着麻得功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越来越近的追兵,心里默念:“但愿……还来得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