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祯的奋斗! > 第186章 洞房花烛夜,铁骑踏营时

第186章 洞房花烛夜,铁骑踏营时(1/2)

目录

紫禁城,坤宁宫东暖阁。

周皇后穿着常服,端坐主位。田妃、袁妃在下首两边坐着,刘嫔刘月英陪坐在更下首的绣墩上。

崇祯皇帝则坐在周皇后身旁,脸色比平日松快些,目光不时瞟向门口。

周皇后轻声问:“皇上,新人该到了吧?”

“嗯,应是快了。”崇祯点点头。

话音才落,暖阁门帘挑起。引路女官先进来,侧身让开。杨玉娇低着头,迈着还有些生疏的宫步,走进阁内。

她穿着一身新赐的绯色宫装,发髻梳得复杂,缀着简单的珠花。这身打扮衬得她气色极好,只是那挺直的腰背和略显拘谨的动作,仍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闺阁女子的利落劲儿。

她走到御座前,按女官反复教导的规矩,深深蹲下行礼,声音清脆,带着些浙西口音:“民女杨玉娇,叩见皇上、皇后娘娘。见过田娘娘、袁娘娘、刘娘娘。”

周皇后细细看她,脸上带了温和的笑意:“起来吧,抬头让本宫瞧瞧。”

“谢皇后娘娘。”杨玉娇起身,微微抬头,目光仍恭敬地垂着。

“嗯,是个齐整孩子。一路北上,辛苦了吧?”周皇后点头,语气慈和,还努力装成个大姐姐——其实她的年纪比杨玉娇还小一两岁呢!

“回娘娘话,不辛苦。”杨玉娇忙答。

田妃拿着团扇轻掩嘴角,眼波流转,笑道:“皇后娘娘您看,这妹子的身段真好,看着就结实精神,不像咱们,风一吹就倒似的。”

周皇后看了田妃一眼,语气依旧温和:“身子骨健朗是福气。听说你自小随父兄泛海,还习武?”

“是,娘娘。”提到这个,杨玉娇眼神亮了些,“家父说海上不太平,女子有些防身的本事好,便请师傅教过些拳脚。”

崇祯这时开口,语气带着赞许:“皇后说的是。身子康健是本分。如今世道不宁,女子强健些,不是坏事。杨家常年泛海,见识广博,亦是国之栋梁。”

他这话,既肯定了杨玉娇,也抬了杨家的地位。

周皇后会意,顺着说:“皇上说的是。既入了宫,往后就是一家人。需用心学规矩,恪守本分,尽心服侍皇上。”

“是,民女谨记娘娘教诲。”杨玉娇恭敬应道。

刘月英也笑着插话:“杨妹妹初来,若有不懂的,随时来问姐姐便是。”

杨玉娇感激地看了刘月英一眼:“谢刘娘娘。”

又简单问了几句海上风物家常,周皇后见杨玉娇眉宇间有些倦色,便体贴对崇祯说:“皇上,新人车马劳顿,今日礼也见了,就让月英妹妹先带她回永和宫安顿吧。”

崇祯点头:“皇后安排便是。”

刘月英起身,对杨玉娇招了招手。杨玉娇向帝后诸妃再行一礼,跟着退了出去。

崇祯又坐了片刻,与皇后说了几句闲话,也起身走了。他没回乾清宫,而是信步往永和宫去。

永和宫偏殿早已收拾妥当。窗上贴了新剪的红喜字,桌上摆着几样点心和一对粗如儿臂的龙凤喜烛,映得满室昏黄。

崇祯一挥手,侍立的宫人便退了出去,细心掩好殿门。

殿内霎时静了,只余烛芯轻爆的微响。杨玉娇站在离桌几步远的地方,手指不自觉捻着衣角,心口跳得厉害。虽早知有今日,真到了这孤男寡女、红烛高烧的时辰,面对年轻的天子,她还是紧张得浑身发僵,连气儿都喘轻了。

崇祯走过来,看灯下那美人儿手足无措的模样,语气比在坤宁宫时随意了些:“不必拘礼了,这儿没外人,坐下说话。”

“谢皇上。”杨玉娇依言,小心在绣墩上侧身坐了半个身子,依旧垂着头,脖颈绷得紧。

“一路从浙江来,走了多久?”崇祯踱开两步,找了个话头。

“回皇上,走水路换漕船,再换车马,走了一月有余。”杨玉娇老实地答,声音有点紧。

“海上风浪大吗?怕不怕?”崇祯踱到窗边,望着窗外墨黑的天,像是随口问。

提到海,杨玉娇松快了些:“不怕,早惯了。有时浪头比船还高,看着吓人,其实舵把得稳,船结实,也能闯过去。”她说得忘形,下意识抬手比划了一下,随即意识到失仪,赶紧缩手,脸红了。

崇祯看她这小动作,嘴角弯了弯。他走回桌边,在她对面坐下,隔着一臂远,能看清她轻颤的睫毛和泛红的耳根。“朕没见过海。只听人说无边无际,波涛汹涌。”他心下暗叹,自己是见过的,在三百年后。

“是,皇上。海极大,望不到边。天晴时蓝得像宝石,起风时灰蒙蒙的,似乎能吞没一切。”杨玉娇渐渐忘了紧张,眼神中露出对昔日海上生活的怀念,“有时见成群的海豚随船游跳,甚是好瞧。”

“海豚?”崇祯显出兴趣,“朕只书上见过。听说你家船能跑红毛夷地方?”

“是,家父和兄长常跑吕宋,有时还去满剌加。红毛夷船大炮多……”杨玉娇话匣打开,说着航海、货物、异域风物,言语流畅起来,脸上有了神采。

崇祯静静听着,不时问一句。他发现这女子不徒有美貌,见识之广,非深宫女子能比。她话里带着海风般的鲜活气,让他连日理政的疲惫心绪,似被吹散些。

他看着烛光下那张明艳且充满活力的脸,因为谈起熟悉的事物而渐渐发亮的眼眸,还有宫装都掩不住的挺拔身姿,心中那点“融资”的功利心思也淡了,还多了几分真实的喜爱。

这么一个青春活力十足的女孩,谁又能不喜欢呢?他现在,都有点理解自己在另一世的高老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