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黄台吉,吞毒丸,套绞索(求月票,(1/2)
京师入了秋,夜里终于有了些寒意。
南城一所僻静院子里,就剩一间厢房还亮着灯。
侯兴国和范永斗缩在灯影里,惊魂未定。
范永斗一脸憔悴,还有点惊魂未定:“侯公子,京师……真的还有路子?东厂的番子,眼线可多啊!”
侯兴国脸上却泛着一种病态的兴奋,压着嗓子:“放心!烂船还有三斤钉!我娘在宫里经营那么多年,总有几个要钱不要命的旧关系。”
他舔了舔裂口的嘴唇:“京营炮厂那边,使了大把银子,总算搭上了线!”
范永斗眼睛一亮:“得手了?”
侯兴国小心翼翼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一层层揭开,露出一叠厚厚的图纸。他抽出一张,指给范永斗看:“瞧清楚了!这就是南边精造的‘虎蹲炮’!”
范永斗凑近了细看,只见图上线条密密麻麻,标注极其精细。他虽不懂工匠手艺,也看出这炮结构巧妙,远胜后金那些笨重铁家伙。
“好东西!好东西!”范永斗激动得手直抖,“得了这宝贝,大汗肯定重赏!”
侯兴国却把声音压得更低:“好是好,代价可不小。你看这儿,用料要上等滇铜,配上倭铅、珍锡,火候差一点,就全完了。炮膛得用金刚砂慢慢磨,滑得留不住手。炮弹也得用铅子,说是能打远,不伤炮管……”
范永斗的热情凉了半截,商人的本性让他算起账来。“这……得花多少?”
“你们这些买卖人,眼皮子浅!”侯兴国不屑道,“大汗要的是能轰开宁远、山海关的利器!还在乎这几个钱?越是金贵,越显得你我的功劳!”
他把图纸仔细包好,塞回怀里。“事不宜迟,咱俩今夜就动身,赶紧送出口外!”
范永斗连连点头:“正该如此,越快越好!”
两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却不知对面房顶黑影里,蹲着两个东厂番子,像夜猫子似的,看得一清二楚。
一人悄无声息滑下屋檐,没入夜色,直奔提督东厂太监徐应元的私宅。
不到一个时辰,消息就传到了魏忠贤耳朵里。
魏忠贤刚念完佛经,准备歇了。听到徐应元的密报,脸上那副菩萨模样立刻收了起来,嘴角扯出一丝猫玩老鼠的冷笑。
“哦?咱家这份‘厚礼’,他们倒接得快。”
“祖爷,要不要路上……”徐应元用手比划了个砍的动作。
“蠢货!”魏忠贤慢悠悠喝了口参茶,“皇上要放长线,钓大鱼。不,是吊他黄台吉!让他们送,送得越顺当越好。”
他放下茶碗,眼神阴狠:“给咱盯紧了,看还有哪些不怕死的往这网里钻。这京城里外,是该打扫打扫了。”
“谨遵祖爷吩咐!”徐应元躬身退下。
魏忠贤独自坐在昏黄的灯下,手指捻着佛珠,脸上看不出动静。
那条拴着“香饵”的长线,悄悄撒出去了。
……
又过了些日子,乾清宫西暖阁里,崇祯皇帝背着手,站在那幅占了大半面墙的蓟辽地图前头。
他的眼光,顺着弯弯曲曲的长城线,慢慢移动。
地图上,新贴了几张朱砂写的小纸条。
宣府那边,贴着“李邦华”。山西那边,是“陈奇瑜”。顺天、永平二府上头,墨迹还没干透,写的是“卢象升”——他当顺天巡抚和李邦华调任宣府巡抚的事儿,廷推已经过了。另外,陕西还有“洪承畴”,大同有“袁崇焕”。
辽东辽南有祖大寿、何可纲、毛文龙这三家守着。朝鲜国里,还驻着一支大明的援朝军,还有大明的督师监国袁可立坐镇。渤海水面上,北洋水师的船若隐若现,济州岛上郑一官的旗子飘得正欢。
北京城外,新练的京营兵正在校场上操练。蓟镇、宣府、大同的边军,这半年也狠折腾了一番,总算有了点样子。
清华园里,李鸿基那帮讲武堂一期的学生,正跟着中外教习学兵法、学修城、学火器……
京营炮厂里头,孙元化、汤若望盯着工匠们手搓青铜炮,都快搓冒烟了!
当然,他崇祯也不容易!杨家那个小妹杨玉娇已经到京了,就等着进宫。别人是“千金小姐”,她可是值“几万金”的海贼大小姐……听说一身好武艺,一般男人可降不住。
崇祯看着地图,想着那几万金的大小姐,一时没说话。
今儿在旁边陪着的是魏忠贤,他悄没声地捧着崇祯那个黄花梨保温杯,心里嘀咕——这玩意儿看着就是个笔筒,咋就拿来泡枸杞茶了?
屋里静得很,只听见更漏滴答、滴答响。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才轻轻出了口气。
“魏大伴,”他开了口,语气平静,“你看这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