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清田好比抄家,厘金好像放血,老爷(2/2)
他停了一下,话里带着寒气:
“这都是几十上百年攒下的毛病,真要一桩桩一件件翻出来,谁家经得住查?到那时,看他们是愿意乖乖交那点微不足道的‘厘金’,还是想试试家产充公、蹲大牢的滋味!怎么选,朕帮他们掂量!”
卢象升听着,后背冒起一股凉气。他算是明白了,这位年轻皇上用的不是仁政,是霸术,是用清田这口刀,逼着人去接受厘金那点出血。
“陛下……圣明!臣……明白了!”他声音有点哑,带着点迟疑。
收商税这事,在明朝不知怎么就成了大忌。以前的崇祯自己也觉得千难万难。
可现在的崇祯清楚,这工商税其实不难收,而且必须收!不收商税,仅靠那么一点田赋,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财政能运转下去。
当然了,他也不能把收商税的压力一股脑的都丢给卢象升。
他脸色缓和了点:“这厘金说到底就是商税,在本朝容易挨骂。不过这恶名,不用你背。朕会让魏忠贤派人去操办。你卢象升,只管堂堂正正地练兵、安民、清田……让人抓不到错处。”
这是把台前幕后分清楚了。
“放手去干,”崇祯语气斩钉截铁,“天塌了,朕给你顶着。但记住,事以密成。在你当顺天巡抚兼团练大使的旨意明发之前,今天的话,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再没第三个人知道。”
“臣遵旨!”卢象升深深一揖,心里清楚了,也知道前路定然不好走。
崇祯想了想,又说:“朕从内帑先给你三万两。你回大名后,可先行招募壮勇,也可从家乡常州招些可靠的读书人帮你,举贤不避亲,哪怕是兄弟子职,都可以任用。等你的团练衙署开张了,里面七品以下的官,无论文武,你都可自行征辟,报吏部或兵部备个案就行。”
这是给了钱,也给了用人权,还给了募兵权,当然也给了保护伞。
最后,崇祯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蓟辽地图前,手指顺着长城线划过去。
“建斗,你看这千里边墙。”他声音沉重,“朝廷在蓟镇,拼尽全力放了八万兵。分守这么多关口,守得住吗?”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卢象升:“团练要是练不成,等建奴下次打破边墙,你我的脑袋,连同这大明江山,就都是别人的功劳了!”
“顺天、永平,是京城最后的屏障。朕的身家性命,可就托付给你了!”
卢象升“噗通”跪倒在地,眼圈发热,声音哽咽:“陛下如此信重,臣……就是万死,也必竭尽全力!”
卢象升走了。
崇祯没动,还坐在御案后面,手指头无意识地摸着那份合上的条陈。卢象升还是那股子豁出去的劲儿.国之栋梁啊!
对于这样的栋梁,必须得格外爱护,可不能让他再当忠烈了,也不能让他成为朝中那帮嘴炮的靶子。
“顺天巡抚兼团练大使……”他低声念了一遍这个要给的官衔。
这位置权柄重,会得罪的人也多。直接下中旨特简,不是不行,但终究落人口实,说这是皇帝私授,也让卢象升将来得罪人的时候腰杆子不硬。
得让这任命,走一趟廷推.哪怕就是个过场。
廷推上,那些科道言官、部院大臣,特别是北直隶籍的官儿,肯定要跳脚。反对的由头,用脚指头都想得到——无非是说卢象升资历浅、性子急、办事糙,最要命的是那条“清田”,明摆着是“与民(士绅)争利”,不是好路数。
而要让卢象升的“顺天巡抚兼团练大使”任命光明正大过廷推,恐怕还是得让魏忠贤出马
他抬起头,对一直悄没声站在阴影里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高起潜吩咐道:“高大伴,去传魏忠贤来见朕。就说……朕有要紧事和他商量。”
“奴婢遵旨。”高起潜躬身应了,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
崇祯站起身,又踱到那幅巨大的蓟辽地图前头。他的眼光越过弯弯曲曲的长城,好像看见了塞外草原上,后金正在磨刀霍霍。
时候不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