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起点新作为(2/2)
初步设想得到了馆长的肯定和支持,陈秋铭备受鼓舞,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第二点想法:“第二,是关于档案基础业务方面的。我仔细查看了学校的综合档案室,整体管理还算规范,但也发现了一些细节上不够到位的地方。比如,部分档案盒标签书写不够统一规范,个别档案目录索引更新不及时,温湿度记录存在偶尔的漏记现象等等。这些我都已经当场向档案管理员成相扬同志指出来了,他也表示会立刻着手整改。”
盛莉有些惊讶地看着他:“秋铭,你还懂档案管理业务?这些细节问题,不是内行很难看出来。”
陈秋铭谦逊地笑了笑,解释道:“盛姐,不瞒您,我自己过去在新州老单位的时候,也兼过一段时间的档案管理员。那时候认识了一位在档案局工作的朋友,他没少给我普及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来到这个岗位后,我赶紧恶补了一下《档案法》和相关的行业规范标准,所以算是略知皮毛,顶多算个‘二把刀’。”
他话锋一转,提出建议:“正因为看到了不足,也深知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所以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向上申请,搞一个专门的业务培训班?邀请省里知名的档案专家,或者高校档案专业的教授过来,给我们系统地培训一下档案管理的最新理论、规范要求和实操技能。这不仅能让我们的专职档案员充电提升,对确保学校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也至关重要。”
“这个主意非常好!”盛莉立刻表示赞同,她又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业务培训必须抓起来。专家我来联系,省档案协会那边我有几个熟人。到时候不只你和档案科的同志们要参加,我和曲馆长,只要时间允许,也都要去听一听,学习学习。”她思路拓展开来,“而且,我看不能只限于我们图书馆内部。各院系、各部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同志,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很有必要把他们也集中起来培训一下。”
陈秋铭顺势接过话头:“是的,盛馆长。我在调研中发现,各部门、各院系的档案归档工作,确实存在不少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归档范围不清、保管期限划分不准、整理质量不高等等。这直接影响了后续档案的接收和利用。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履行好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职责,近期开展一次针对全校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工作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并限期督办实。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提升学校整体档案管理水平。”
“很好,很好!”盛莉连连点头,“业务指导和监督本来就是我们档案部门的规定职责,过去可能强调得不够,或者执行力度不足。你这刚来就抓住了要害!就按你的办,我和延校长报告一下,争取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发个通知,我们牵头组织,尽快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你先拿一个详细的检查方案和标准出来。”
“好的,我尽快准备。”陈秋铭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信任和赋予重任的充实感。他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出了第三个,也是他思考更深远的想法:“第三点,我觉得我们的档案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被动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还应该更主动一些,向‘研究型’、‘智慧型’方向发展。”
他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凝视学校的历史长河:“我们学校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不算长,但也绝不短,足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传统。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依托档案科,或者联合宣传部、高教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一个专门的校史研究组?深入挖掘档案宝藏,系统梳理学校3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办学理念的演变、师生校友的奋斗故事,甚至是一些值得铭记的教训。在校庆30周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尝试提炼、概括出我们‘龙大精神’的核心内涵。这无论是对于凝聚师生共识、传承校园文化,还是对于塑造学校未来的精神风貌,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盛莉听完,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了极为赞赏和欣慰的表情。她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深深地看向陈秋铭:“秋铭啊,你这几个想法,一个比一个深入,一个比一个有格局!尤其是这最后一点,挖掘历史、提炼精神,这已经超出了常规档案工作的范畴,指向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更高层次。”
她思考着:“成立研究组,这是个方向。我看,可以邀请一些刚刚退休不久、对学校感情深厚、又熟悉情况的资深老教授、老领导参与进来,他们本身就是活的校史。再加上我们馆里有心做研究的年轻同志,组成一个老中青结合的团队。这个项目,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图书馆向校庆献礼的重点项目来抓!”
“我就是一些粗浅的想法,具体操作还需要盛馆长您来掌舵。”陈秋铭谦逊地。
“哎呀,秋铭,”盛莉感慨地摇了摇头,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桌上那份省教育厅的红头文件,“你可真是我捡到的宝啊!看来我们图书馆,特别是档案工作,又要有一番新的作为了!”
她将那份文件向陈秋铭的方向推了推:“你看,省里刚刚下发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这明上级对此越来越重视了。我听,集团和学校层面也正在研究,可能考虑要提升档案工作的管理规格,优化机构设置。”
陈秋铭心中一动:“提升规格?您的意思是?”
“很可能不久之后,档案科就不再是科级单位了,”盛莉压低了声音,但语气肯定,“学校层面在讨论,是否将其升格为‘档案管理中心’,如果成真,那作为负责人,可就不只是享受科长级待遇,而是实实在在的副处级领导岗位了。”她意味深长地看着陈秋铭,“你刚来,就展现出这样的能力和视野,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好好干,你有这个实力!”
陈秋铭闻言,心中波澜微起,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是吗?那我可不敢想。无论机构怎么变,把眼前的工作做实做好,才是根本。”
“对,就是这个心态!”盛莉赞赏道,“脚踏实地,目光长远。秋铭,我看好你。今天谈的这几项工作,你尽快形成详细的书面方案给我。我们一步步来,把它们都到实处!”
“是,盛馆长。那我先回去准备了。”陈秋铭站起身,向盛莉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他挺拔而沉稳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盛莉重新拿起那份省厅文件,又看了看自己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充满期待的笑容。她知道,将陈秋铭调到图书馆,或许阴差阳错地,为这个看似平静的“清水衙门”,注入了一股强劲而充满生机的活水。
窗外,秋阳正好,天高云淡。陈秋铭走在返回606办公室的走廊上,步伐坚定而有力。新的岗位,同样是挥洒理想、实现价值的舞台。他仿佛已经看到,那座寂静的红砖楼,那些沉睡的档案卷宗,即将因为他的到来和努力,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与活力。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心中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