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82章 星辰3c超薄磁吸充电宝

第182章 星辰3c超薄磁吸充电宝(1/2)

目录

“那更简单,不过单块电芯的容量比市面上动辄一两万毫安的充电宝还是差一些,通过几个电芯串联拼一下,应该能刚好做成个方形的充电宝,到时候还可以打上咱们星辰的logo……”

董宇轩应声道。

这玩意diy爱好者都能手搓。

对他们更是没难度了。

但没想到,许易的下一句话便让他愣住了。

“不,谁要做大砖头了。”

许易打断了他。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做一款超薄磁吸无线充电宝,容量用单块电芯支撑,有个3000毫安就够了。”

目前的市场。

国标3C认证才刚刚对外公布,大砖头充电宝还在大行其道。

别一万毫安两万毫安了,你就是五万毫安十万毫安的充电宝。

那种酷爱diy“民间C4”的大神,或是良莠不齐的生产厂家,也是大有人在。

而且这些充电宝厂家,拿的基本都是劣质电芯。

制造工艺和保护线路也相当差,基本都不符合国标。

用一段时间就鼓包、遭遇碰撞刺穿冒烟,十块里面有九块都是这样。

光是查新闻就酿成了不少事故。

最离谱的是。

所有人还沉迷于“大就是好、好就是大”的容量陷阱中。

拿的充电宝比自己的拳头还大,完全失去了便携的意义,街头共享充电宝体积也强不到哪儿去。

且市面上压根还没有磁吸无线充的存在!

——

“超薄,磁吸??无线充?!”

不出意外。

董宇轩呆住了,面露思考之色。

“许总,这无线充我知道,可磁吸充电宝是什么?

给充电宝加上磁圈吗?

但就算市面上支持无线充的手机,貌似背面也不带磁圈吧?”

他很疑惑。

嘶——这到底什么产品定义??

无线磁圈充电技术出现得很早。

但在手机行业大范围普及,也就是前年到今年的事情。

最早搞无线充电的是一家叫Pal的品牌,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PalPre,因为不过品牌太众,基本没声量。

直到前年三星发布的旗舰机型全部支持无线充电功能,以及今年iPhone8和iPhoneX的相继出现,才把这个技术带到了大众视野。

可以,现在除了三星苹果外的大部分国产安卓机,都还没搭载上无线充电。

更别磁吸无线充,人家手机硬件上背面就不支持磁吸。

而类似的MagSafe背面磁吸技术,还是在20年后才推出的。

而安卓阵营为了把空间给电池,更是长期不支持原生背面磁吸方案。

所以董宇轩疑惑是正常的。

换做任何一个人听到许易这个产品定义要求,都会感觉很诡异!!

超薄和无线充也就算了。

这个磁吸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Qi电磁感应的无线充必须要对齐才能精准无线充,所以我想为什么不把磁吸辅助对准功能也做进去,国外论坛早就有人在这个问题了。”

许易则把灵感推给国外论坛,因为无线充电技术出来得很早,相关的讨论其实也有,只是工业应用上和手机上开发得晚。

就拿目前市面上的这批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最高不过15W功率,无线充电器还不带磁吸,更没有与之对应的辅助配件,或者磁吸手机壳。

这就很令人难崩了。

刚出来的这几天普遍被人认为是脱裤子放屁的技术。

“我们大可以设计一个圆形中空的引磁片,把这个粘到手机背面,然后实现和我们的超薄充电宝进行磁吸对接,或者干脆使用手机壳,将引磁片集成在手机壳里,买充电宝送手机壳,这么一来就能实现无缝磁吸充电了。”

许易着着,在场的人眼神瞪得越大。

这一套也算是后几年的成熟方案了,有MagSafe背面磁吸可以直接对接,而没这个原生磁吸的,那就可以借助引磁片或者手机壳。

关键在于磁吸和超薄的理念。

超薄型充电宝为什么在容量低下的情况下,还能越卖越贵!

核心点就在于一个“薄”字!

贴上去重量还不到100克。

完全可以视作手机的一部分,类似副油箱的存在。

董宇轩眼神越来越亮。

这种充电宝概念和解决方案,他还是第一次听见,关键做出来好像还挺带感的?

“好,我们先弄一套高集成的电路板出来,再对接设计那边出一整套外壳方案。”

他连连点头。

接着就听到许易随口:

“嗯,不要有太大压力,外观设计什么的,咱们随便对标一下苹果就行,重点是要尽量做到最薄,我相信大家的创新能力。”

随口的一番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