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字迹(2/2)
上辈子苏夏对许霁青的来路了解不深,但也在他为数不多参加过的企业家专访中看过,他是叉院近十年最杰出的校友之一。
从许霁青出名,到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模型领域专家,甚至在他去世后的几年,关于他的种种议论一直就没停过。
有人说他出身寒门,高中时走的是数竞路,却因为无法对外界公开的原因在国赛中两度退赛,连高考都要靠复读。
有人说他性格孤僻冷漠,专断到了极点,对合作伙伴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
有人说他实在树敌太多,早年间为了钱不择手段,活不长也是命数。
但没有人会否认。
再转瞬即逝的流星,也曾经无比耀眼过。
在人工智能领域,他就是绝对的超级天才,最耀眼的那颗启明星。
宣传页叠过,整张纸上都是纵横凹凸的折痕。
苏夏心潮难平,将它在膝盖上展平,屏息看了许久。
正想把纸页叠回小方块,放回羽绒服外兜,就在右下角唯一的空白处发现了一行字。
她眼眶酸热,心脏被海浪般的涌流层层裹住,飞快地抬起袖子擦泪。
只因十五只小小的纸船,展开后,都在相同的位置写着同一句话。
和给她写作业时相似的字迹。
更好看,也更坚定。
笔触在光滑的纸面上微微下陷,她几乎能想象得到,对方写下这些话时的样子:
【我会给你真正的船。】
它会坚固、温暖,一往无前。
不是纸做的。
不怕风吹雨打,也无惧浓雾与黑夜。
夕阳洒下金光,海水粼粼发亮,世界会以最温存美丽的模样在她眼前展开。
她信他,也信自已。
-
一氧化碳中毒,最怕的是迟发性脑病。
正因如此,就算年轻人代谢好,恢复速度比别的病例都快,苏夏还是在京市住了足足二十天的院。
到出院那天,各项指标回归正常,窗外的迎春花开得黄灿灿的。
苏夏坐在去机场的专车上,刚拿出单词书背了两页,就被苏小娟合上封面,把书没收了。
“忘了前两天头痛的时候了?不差这一会儿,闭上眼休息。”
“已经耽误好久了,我恨不得把自已掰八瓣用。”
苏夏把书抢回来,当宝贝似地揣在怀里,“特长生考试的成绩要四月才能出,万一没加两分怎么办,能提一分是一分。”
手机还在苏小娟手里,没还给她过。
但家校群的消息一会儿一条,偶尔遇上重要的通知,苏小娟也会跟她分享。
什么高考体检,什么一模,全都在她躺着的大半个月里过去了。
体检能打报告推迟,但高考不会等她。
苏夏心急如焚,舌根。
这种焦虑一直持续到返校。
阳春三月,百日誓师大会已经过去,一条条的红横幅却依然挂在香樟树之间,很能营造紧张的氛围。
刚进教室那会儿,午休时间还没结束。
何苗正埋头整理笔记,和她一对上眼,就从苏夏的脸上解读出了她这一个月以来的生活状态,心疼又感慨,想尽办法找话题提振国王士气。
“你是不是一直都不知道许霁青考了多少?”
苏夏茫然摇头。
她现在过得好似山顶洞人,信息极为闭塞。
“肯定进集训队线了吧?”
根据之前的纸船材料,她小声推测,“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