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风口过后,谁在裸泳?(2/2)
好些情报的时效性甚至都管不了半天。
以往的情报一条动则数百银元甚至数千上万。
现在钱三良和郑耀祖,徐百川他们也算是把情报价格打下来了。
一条靠谱的情报,从原来的几大百到现在的几块几十块。
甚至原本几块几十块的现在基本就是几分几毛。
情报这活,甚至都发展到了妇孺皆知,好多老头老太太,半大小子一天到晚就在街头巷尾胡天坎地,只要鬼子伪军一动,必有人往闽中办事处跑。
而钱三良和郑耀祖他们也不是啥好鸟,为了赚钱,往往会把手中汇总的情报再加工,做成一份新的缝合怪又倒卖给其他势力。
而只要其他势力一接受,这帮子缺德玩意儿立马就又会根据购买情报势力获得情报后的必然反应,再缝合出一份新情报卖给对手。
你还别说,就这帮子玩意儿,通过情报再生产后,居然扭亏为盈,从38年,39年的严重亏空,到现在月盈利数千万银元。
硬是把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灰产搞成了一个横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沿海,内地的数亿银元级的大市场。
有一说一,郑耀祖和徐百川这些人还是有点能耐的,诺大一锅烂粥,现在因为有了他们有意调控情报导向。
反而让各方明争暗斗中,居然有种混乱中的序列感。
就比如华北方面,战争现在基本就集中在太行一带,其他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商品,资金,情报交易集中区,哪怕是日占区,各方谍子活动频繁,也一般不会有武装冲突发生。
毕竟现在情报都可以花钱买了,大家没钱了就去卖点手里的情报,然后再买点相关的情报回去交差。
哪怕是对手相逢,也大多对视一眼就各行其道。
毕竟在这种环境下,情报是势力的,命可是自己的,体现碟子价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的传回有用的情报。
大家虽然互不统属,可只要不是非必要,谁又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掉花钱就能解决的事呢?
秦晋的情报交易市场主要还是沿铁路线展开,可日本人自从岗村宁次接管情报和经济后,那简直就是大张旗鼓的从上海开分店开到了县乡。
岗村宁次首重经济平衡,只要能够维持日占区高昂的军费开支和税收收入。
他才不管什么敢卖,什么不敢卖。
短短半年,联合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在华中华北大搞假情报交易。
三天两头都在大扫荡。
而且这人鬼得很,假情报中,往往夹带真情报,搞得北方局和第五战区都头疼不已。
有时候你觉得他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拉部队出来也就是装装样子货证明他卖的情报不假吧,结果这群狗日的他给你一搂到底。
抓到了也不像以前直接折磨至死,而是根据身份的高低直接明码标价要赎金。
第五战区还好,有桂府财政支撑,这两几年桂府和法国佬关系还不错,两边在桂越边境开了好几个关口贸易区。
加之华南地区这一两年来也算平稳,还能勉力支撑第五战区在华北华中地区作战。
可北方局就一个头两个大,本来经济就弱,结果日本人专攻你弱点,你越没钱,他们要价反而就越高。
仅仅靠海外捐款和赤色资本,勉力维系自身都不够,日本人这招,可谓是打蛇打中了七寸。
就连荣氏这么大个资本家,都快被薅秃噜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