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记忆与情感的交织(1/2)
它能让看到画的人,回忆起自己过去某个美好的片段。
罗念的意识立刻扫过那幅壁画。
“壁画的颜料中,孙小芳在创作时,无意识地将她自己最纯粹的喜悦与激情,用法则烙印了进去。”
“这些颜料,拥有了一种‘情绪粘性’。”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奇。
罗希的感知则更加细腻。
她能“听”到,那位老奶奶的心中,因为那幅画,正回荡着几十年前丰收时节,麦田里的风声和家人的笑语。
那份记忆过于清晰,让老奶奶沉浸其中,一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脸上老泪纵横。
“哥哥,这样好像不太好。”
罗希轻声说。
“老奶奶陷进去了,她分不清现在和过去了。”
罗念也发现了问题。
“这种无序的记忆唤醒,强度过高,已经构成了对个体‘当前意识’的干扰。”
“是一种未被完全控制的‘记忆法则’溢出。”
就在兄妹二人准备进行干预时,四合院里,他们脚下的每一块青砖,都传来了一阵极其轻柔的“法则波动”。
这股波动像父亲温暖的手掌,轻轻覆盖在他们的意识上,传递着一个清晰的念头。
情感的连接是美好的,但需要引导。
不能过度影响他人的自由意志。
孩子们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我们不能直接关掉它。”
罗希说。
“那样大家就感受不到这份美好了。”
“嗯,需要进行精细化调整。”
罗念的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我负责固化记忆法则的触发阈值,你来校准情绪共鸣的强度。”
兄妹二人再次将手放在了后院的石桌上。
他们的意志,通过那面社区壁画,悄无声息地覆盖了上去。
罗念的意志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开始对颜料中的“情绪粘性”法则进行修改。
他没有消除它。
而是为它设定了一个“安全阀”。
他将唤醒记忆的强度,从“强制沉浸”,调整为“温和回想”。
现在,当人们看到壁画时,依然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触动,但被唤起的记忆,会像一部温馨的老电影在脑海中放映,而不是将本人直接拉入电影之中。
看完电影,人还是在电影院里,意识清晰,心情愉悦。
与此同时,罗希的意志化作一道温暖的春风,拂过壁画的每一个角落。
她动用了【微观情绪校准】的能力。
她将颜料中那份过于强烈的,属于孙小芳个人的创作激情,进行柔化与稀释。
然后,她将从四合院这个“家”里感受到的,那种更广博,更包容的“群体幸福感”,轻轻地注入其中。
壁画的气息变了。
它不再只是一个天才少女的个人作品,而更像是一整个社区,所有美好记忆的集合体。
调整在无声中完成。
第二天,胡同口那面墙又围满了人。
“嘿,你们觉不觉得,今天再看这画,心里头更舒坦了?”
一个刚下班的工人说。
“可不是嘛!昨天看,是觉得画得好,有冲劲儿!今天再看,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跟喝了二两酒似的,浑身都得劲儿!”
另一个大妈笑着附和。
那位昨天泪流满面的老奶奶,今天又来了。
她看着画,脸上露出了安详的微笑,嘴里小声哼着几十年前的乡间小调。
她依然想起了过去,但那份回忆不再是让她迷失的漩涡,而是一份让她此刻感到幸福的温暖慰藉。
孩子们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社区里一个因为工作上出了差错,正垂头丧气的小伙子,路过墙边时,无意中看了一眼。
画上那个炼钢工人坚毅的眼神,让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刚当学徒时,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零件后,师傅拍着他肩膀说“好小子,有出息”的场景。
一股力量从心底涌了上来。
他攥了攥拳头,转身向厂里走去。
他要去把那个错误弥补回来。
“哥哥,它还能给人加油打气!”
罗希惊喜地发现。
“调整后的情绪粘性,对轻微的负面情绪,具有非常好的‘心理疗愈’作用。”
罗念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这面墙,不知不觉间,成了整个社区的“情感加油站”。
四合院里,娄晓娥和秦淮茹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完成的这一切。
“做得很好。”
娄晓娥走到孩子们身边,声音里带着赞许。
“记住,法则的力量,不是用来控制的,而是用来服务的。让每一个生命,因为你们的存在,能活得更自由,更幸福,这才是我们家的核心。”
“对。”
秦淮茹摸了摸罗希的头,温柔地笑着。
“你们现在做的事,就像是给那些心里不舒坦的人,熬了一碗最暖心的鸡汤。这比创造一个世界,更让妈妈觉得骄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