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开局穿越杨宇霆,辅佐少帅抗日 > 第542章 溥仪来了

第542章 溥仪来了(1/1)

目录

1936年4月中旬,邮轮的头等舱内,溥仪身着一身藏青色西装,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难以掩饰的不安。他的身旁,站着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满清遗老遗少,有人面色肃穆,有人激动不已。

“皇上,再过三天,我们就能抵达海南了。”前清内务府大臣世续躬身说道,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米内光政将军已下令,在海口为皇上修建了临时行宫,海南全省的军政要务,都将由皇上亲掌。”

溥仪微微点头,目光投向窗外。自从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他就一直寄人篱下,在天津日租界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这些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重振大清国威,而日本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复辟的希望。当米内光政通过特使转达,要拥立他在海南重新建立大清国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世续”溥仪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可能是因为行程匆匆,导致的上火“海南的百姓,会认我这个皇上吗?”他心中清楚,自己离开紫禁城已有十余年,大清早已覆灭,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天下。

世续连忙答道“皇上乃天命所归,海南百姓久受战乱之苦,定会感念皇上的仁政。再说,有大日本帝国的鼎力支持,谁敢不服?”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随行的还有不少前清官员和八旗子弟,我们会尽快在海南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恢复大清的典章制度。”

邮轮上的日子,溥仪过得并不轻松。他时常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望着茫茫大海,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日本人拥立他,绝非出于好心,而是想利用他的身份,拉拢满清遗老和部分对南京政府不满的势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海南,进而染指华南。可即便如此,他也别无选择,这是他唯一能重登帝位的机会。

4月15日,“横滨丸”抵达海口港。码头上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日本海军大佐森德治率领大批日军士兵和伪职人员列队迎接,街道两旁悬挂着黄龙旗和日本国旗,鼓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却显得格外诡异。溥仪身着早已准备好的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邮轮,踏上了海南的土地。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心中默念“大清,今日终于复辟了。”

临时行宫设在海口原琼崖行政公署内,经过日军的精心修缮,处处透着皇家气派。大殿内,龙椅、屏风、匾额都是仿照紫禁城的样式打造,只是规模小了许多,材质也略显粗糙。

4月20日,大清国成立大典在行宫大殿举行。溥仪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殿外,日军士兵列队警戒,飞机在天空中盘旋,彰显着日本人的威慑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世续带领着一群满清遗老和伪职官员跪拜在地,声音响彻大殿。溥仪强压着心中的激动,抬手说道“众卿平身。”

大典结束后,溥仪在行宫召见了米内光政。米内光政身着白色海军制服,他微微鞠躬,语气平淡“恭喜皇上登基,从今日起,海南就是大清国的领土,大日本帝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皇上的统治。”

溥仪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多谢米内将军鼎力相助,日后还需将军多多关照。”他试探着问道“不知将军何时能将海南的军政大权交还给大清国?”

米内光政淡淡一笑,说道“皇上放心,我们会逐步移交权力。不过,为了维护海南的治安和稳定,日军暂时还需驻守。另外,大清国的外交、军事等重要事务,还需与大日本帝国协商后再做决定。”

溥仪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想要真正掌握实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点了点头“一切听从将军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溥仪开始着手“治理”海南。他按照前清的制度,设立了内阁、军机处等机构,任命世续为内阁总理大臣,其他遗老遗少也各自担任了要职。他们颁布诏书,恢复科举制度。

然而,这一切都遭到了海南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农村,不少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袭击伪清官员和日军巡逻队,在城镇,商家拒绝悬挂黄龙旗,学生们上街游行,高呼“打倒伪清国”“赶走日本人”的口号。琼山、文昌等地的抗日武装更是频繁活动,破坏日军的交通线,袭击伪政权的据点。

一天,溥仪正在行宫批阅奏折,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枪声。他惊慌失措地站起身,让侍卫出去打探消息。不久后,侍卫回报“皇上,是文昌县的抗日武装袭击了县城的警察局,打死了几名警察和日军士兵。”

溥仪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世续连忙上前安慰“皇上不必惊慌,不过是些刁民作乱,日军已经派兵镇压了。”

“皇上,放心,有大日本帝国的军人在,一切都会无事的。”青鸟联队的联队长赖庆德说道。

此人是太弯有名的汉奸,由于配合日军最为积极,成为了所谓的太弯志愿军,也就是青鸟联队的首领,现在也成为了溥仪身边的一名大臣。

可溥仪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他发现,日军虽然口口声声说支持他,但实际上却在海南大肆掠夺资源,强征劳工,百姓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不满与日俱增。那些随行的遗老遗少,大多只知道贪图享乐,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反而横征暴敛,加剧了百姓的苦难。

几天后,森德治来到行宫,向溥仪传达了日军的最新要求,大清国需向日本提供十万担粮食和五千名劳工,用于日军在海南的军事建设。溥仪犹豫了,他知道,这样做会让百姓更加痛恨自己,但他不敢拒绝。

“将军,海南刚刚经历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十万担粮食恐怕难以筹集。”溥仪试图辩解。

森德治脸色一沉“皇上,这是大日本帝国的命令,不容置疑。如果大清国无法完成,那么日军将亲自出面征集,到时候后果自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