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好友结婚(1/2)
时间如流水,悄然逝去。
转眼间,林远拿到夜校入学通知书已经过去半年多。
这半年里,林远的生活节奏变得异常规律且充实。
每天不是奔波在轧钢厂处理采购任务,就是准时出现在夜校的教室里。
“业余高中”的学制虽是三年,但政策允许有能力的学生向老师申请提前参加毕业考试。
这对于拥有大学底子的林远来说,目前的课程内容理解起来毫无难度。
他目标明确:计划用两年时间拿下高中毕业证,然后再想办法攻读业余大学(夜大)。
他心里盘算得清楚,即便夜大的含金量不如全日制大学,在这个文盲率尚且不低的年代,也绝对算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他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夜大学制长达六年,他必须争分夺秒。
一个紧迫的阴影悬在他的心头——他知道大约十年后那场运动将会席卷而来,到时正常的学习秩序将被彻底打乱,想顺利拿到毕业证难如登天。
“最好能在65年之前毕业……”林远常常在心里默算着时间,“必须赶在那之前。”
他深知,将来要想在厂里走得更高更远,能力和学历缺一不可。
等到恢复高考?那时他都三十六七岁了,且不说知识忘光,家庭、孩子的牵绊也会让他难以全身心投入四年的学习。
不如趁现在年轻,多“卷”一下,为自已拼攒下足够的资本。
然而,外在的大环境却愈发严峻。
半年多过去,旱灾的影响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凸显。
土地干裂,河流水位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消息不断传来。
城乡间的物资供应变得极其困难,城里的定量已经由原来的削减了一成,看来用不了多久又再次削减。
林远所在的采购科,工作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
他凭借系统那份超前的情报优势,每个月也仅仅是勉强完成厂里下达的最低采购任务指标。
即便如此,他依然是科里的优秀员工,多次受到科长的私下表扬和公开肯定。
因为其他同事的情况要凄惨得多,不少人已经连续几个月无法完成任务指标。
不是不努力,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外面旱情严重,就算跑断腿、磨破嘴,也难以找到充足的货源。
厂领导们也清楚当下的困难,虽然任务指标依旧,但对完不成的惩罚也酌情放宽了许多。
厂里的伙食水平更是直观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食堂的饭菜质量一降再降,从最初还能保证一个星期有一次带点油腥的“肉菜”,到后来一个月才能见到一次荤腥,再到如今,已经很久没见过肉味了。
主食也彻底变成了拉嗓子的棒子面窝窝头和高粱米饭,白面馒头成了稀罕物。
四合院里邻居们脸上的菜色越来越明显,往日里的闲谈也多了对粮食和物价的抱怨。
一些年前跟着闫埠贵囤粮的邻居生活虽然艰难,但也好过贾家他们。
贾家由于没有跟院里的大部队囤粮,又没有院里众邻居的捐赠,日子过得相当凄惨,只能从找易家和何家口里挖出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